16日下午会议进入分组讨论阶段,共计报告论文60多篇。
在民族文学理论及宏观研究方面有龙长吟先生的《建构民族文学学的基点:文学性与民族性的融合(之一)》、李晓峰的《不在场的在场: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处境》、毕桪的《关于母语文学》、黄秉生的《民族文艺学构想》、宝音达的《关于新疆多民族当代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周文英的《我眼中的当下纳西族文学》、胡沛萍的《当代藏族女性创作发生》、白晓霞的《“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作家的原型意识问题研究》、孙博的《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批评的困境与新生》、龚丽娟的《论少数民族生态艺术的生发规程》、祁晓冰的《新疆哈萨克现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关系研究》、徐琴的《浅论西藏当代汉语小说的发展》等12篇论文。
少数民族古代文学方面有高建新《唐诗中的西域民族乐舞—泼寒胡戏、剑器浑脱、西凉乐、霓裳羽衣舞》、尹晓琳的《论辽金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族汉文创作的嬗变》、海热提江吾斯曼的《论析<福乐智慧>》、吐尔逊库尔班的《纳瓦依作品中的秦人形象探析》、马晴的《评析元代回族诗人萨都剌的诗歌创作》、宋晓云的《略论余阙的“河西”情结——以<送归彦温赴河西廉使序>为例》、多洛肯的《清代中期蒙古族作家汉文诗文创作述略》、李小凤的《清代泰州回族俞氏家族文化活动考述》、多洛肯的《清代中期满族作家及其诗文创作述略》、夏敏的《仓央嘉措和他的“玛吉阿米”们—仓央嘉措情诗爱情题旨分析》、米彦青的《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成因初探》、孙浩宇的《满族说部是满汉文化交融的结晶—以<金世宗走国>为例》等12篇论文。
民间文学及民俗学方面有乌斯曼司马义的《维吾尔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概况》、黄中祥的《浅析哈萨克族叙事诗母题的转换现象—以<阔孜库尔佩西与巴艳苏露>为例》、吴晓东的《海南苗族盘黄舞与盘瓠神话调查报告》、刘振伟的《西域狼祖叙事在史诗中的多重演变》、陈永香的《浅谈彝族史诗的“创编”与“演述”—以梅葛、查姆为中心》、杨亭的《现代语境下对《格萨尔》传承和保护的生态伦理原则》、陈玉平的《贵州甘肃“军事题材”傩舞傩戏比较研究》、陈金文的《壮族民间传说研究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何红艳的《科尔沁蒙古族说唱艺术的村落依托与保护研究》、黄桂秋的《刘三姐歌谣的文化阐释》、阎丽杰的《满族“尚白”艺术形式美解读》、冯文开的《史诗演述传统里的女性演述人》、杨杰宏的《东巴文学动物神灵形象中的藏族宗教文化影响》、陈丽琴的《传播学视野下壮族民间戏剧的传承与发展》、姚韫的《从子弟书对女英雄形象的重塑透视满族的性别文化心理》、赵慧的《论回族民俗对回族文学的影响》、林中亮的《<嘎达梅林>与英雄史诗札记》、范庆超的《满族作家胡冬林笔下的生态文学表达暨地域民族文化书写》、包海青的《论蒙古族叙事民歌的现代转型》、张晓明的《民间童话“狼外婆”探究》、王宪昭的《少数民族神话与民文学学科建设的关系》等22篇论文。
少数民族现当代文学研究有黄晓娟的《民族文化记忆的女性书写》—论藏族女作家梅桌的小说》、翟新菊的《艺术传达的魅力所在—阿拉提阿斯木作品对地域文化色彩与民族文化氛围的追寻雨开掘》、徐希平的《羌族作家谷运龙小说创作略论》、吴晓棠的《论哈萨克叙事文学的文化状态》、钱文霞的《民间资源生态叙事—以裕固族作家铁穆尔<白马母亲>为例》、吾买尔提江阿不都热合曼的《乌兹别克族诗人法尔哈提的生平与文学创作》、蒋芝芸的《中国现代少数民族文学名家的文学活动略论—以沈从文和老舍为中心》、彭超的《照亮历史深处的瑰丽之光—<布隆德誓言>的女性叙事》、马慧茹的《从“危机”到“认同”—全球化语境下回族作家群的文学表达》、马梅萍的《乡土传统依恋与民族精神关切—回族作家石舒清创作心理解析》、罗宗宇的《论沈从文的昆明书写》、何圣伦的《苗族生命伦理观与沈从文的侠义叙事》、李冬梅的《试论高平“咏藏题材”叙事诗的民间语境》、阿不都外力的《反讽 反常 叙事—试论买买提明吾守尔系列小说文学特点》、孙诗尧的《贵州新诗“石头”意象的人类学阐释—以贵州少数民族诗歌为例》安少龙的《甘南当代文学创作现状》等16篇论文。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就所涉及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气氛热烈。研究者关注与研究的空间得以大大拓展,表现出研究角度的丰富及其研究领域的延伸等特点。本次年会不仅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的研究者提供了一次聚会,也为各位研究者接触、沟通搭建了重要的平台。本次年会取得的很多成果,提出的很多问题,将会引起学界的关注和反思,从而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积极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会后,西北民族大学组织了文化考察,从而增强了与会者对河陇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的了解。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2012-06-25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