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岳永逸:《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
  作者:岳永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18 | 点击数:29272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

作  者:岳永逸 著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1-5-1
页  数:503
字  数:410000
印刷时间:2011-5-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ISBN: 7108035820
条形码: 9787108035820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老北京天桥的文化生态,作者对这一“杂吧地”独特的民俗与文化进行了十多年的走访调查,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参考前人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作者访问的对象不局限于曾亲身在天桥撂摊卖艺的老人,还包括当年的观众、老天桥艺人的后人或传人,以及一些有心的资料收集者和研究者。这些资料经过作者整理,不仅有研究价值,而且通俗易读,活现其时的“杂吧地”风貌。在开篇的“绪论”中,作者简单回顾了“北京”和“天桥”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以及不同时期的研究者对天桥的阐释及其理念与方法,然后提出了自己研究天桥的独特思路——“眼睛向上看”、“平视”。“上编养穷人:口述的天桥”是十四个人的口述内容, “下编杂吧地:学术写作中的天桥”是本书的核心,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其访谈调查的心路历程,接着就提出了其精彩的理论——将天桥象征性地比拟为北京的“下体”,从而提出了颇有启发性的“城市生理学”的概念。作者阐释了这块穷途没落的“下体”所在是如何形成的及其文化特质,并分析了天桥人群的来源与构成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认同。进一步,作者通过对相声这一产生于天桥的曲艺形式的追索,建立了旗人——八角鼓——天桥撂地相声的联系,推导出老天桥及其滋生的草根艺术被“污名化”的过程,以及一种由旗人开创的闲适文化灭亡的事实。  

作者简介:
      岳永逸,1972年生,四川剑阁人。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著作有《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2007)、《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2010)等。
 

目录

绪论 你说的与我写的:杂吧地天桥的叙事
 一、北京城:大写的“凸”字  
 二、作为北京象征与焦点的天桥  
 三、新瓶陈酒:“人民首都”的天桥
 四、养穷人:对话交流中的天桥  
 五、想象杂吧地:我写的天桥  
 六、俯仰易位:杂吧地天桥的北京

上编 养穷人:口述的天桥  
 一、落到天桥,你就不值钱了
  一一李长荣访谈录
 二、在我看来,这是自然的事情
  一一玉庆文访谈录
 三、茶馆的老东老伙
  一一冯建华访谈录
 四、天桥的艺人都是混饭吃
  一一刘景岚访谈录
 五、我就不说朱元璋,我就说范聃老祖
  一一王学智访谈录
 六、天桥这地方,真养穷人
  一一朱国良访谈录  
 七、其实,学艺也不需要什么文化
  一一朱有成访谈录  
 八、我就觉得天桥有意思
  一一崔金生访谈录  
 九、我在天桥撂地,受双重压迫
  一一金业勤访谈录  
 十、拜师拨眼,家传还是要投师
  一一朱赤访谈录  
 十一、除了艺术之外,我什么都不爱动脑子
  一一李嘉康访谈录  
 十二、同盟、联盟与口盟
  一一杜三宝访谈录  
 十三、现在说这些有用吗
  一一关学曾访谈录  
 十四、摔跤,一举一动都是文化
  一一马贵宝访谈录

下编 杂吧地:学术写作中的天桥  
 一、牵着鼻子走:无定法的田野
  一一天桥田野调查的回顾  
 二、城市生理学与杂吧地的“下体”特征
   ——以近代北京天桥为例  
 三、老天桥艺人的来源,认同与译写  
 四、生活、政治、商品及艺术:草根相声的知识考古

附录
后记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郭必恒 著:《〈史记〉民俗学:探索与发现》
下一条: ·叶春生:《叶春生民俗学论集》
   相关链接
·[王蔚 熊文慧]城南龙灯的民俗文化蕴意及传承保护·[米海萍]“河出昆仑”青海说的民俗文化诠释
·[麋鉨萌]中式恐怖游戏的民俗应用与玩家体验·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
·[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王昌武]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圳大鹏民俗文化考察·[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
·[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
·[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
·[叶晓华]客风赣韵进课堂,乡情民俗入文章·[夏循礼]节气本草饮食民俗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