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出炉
  作者:江继兰 李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08 | 点击数:10980
 


  本报讯  经“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初评、公众投票及专家终评,10条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于近日出炉,它们分别是:福建省厦门市中山路、四川省泸州尧坝古街、西藏江孜县加日郊老街、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古城老街、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高淳老街、山东省青岛市小鱼山文化名人街、浙江省临海市紫阳街、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广东省深圳市中英街、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万安老街。本届入选街区的授牌仪式将于2012年6月9日在河南郑州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主会场闭幕式上举行。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文化报社、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自2008年启动至今,已评选出40条历史风貌保护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前三届入选的30条街区中,有许多街道已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林、名街保护与发展的典范。

  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本届名街专家初评会的总结讲话中说,随着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录的历史文化街区数量增加,建议适当考虑入选街区的代表性、多样性和平衡性。特别是由于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原因,边疆地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一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着紧迫性。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自煊建议,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街区如何发展的问题,可对已入选的老街,进行回访检查,了解街区在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后的发展变化及当前街区的保护发展情况。对于严格按照名街评选标准发展的历史文化街区,应树立典型,以此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起到示范、促进的积极作用。

  据介绍,在今后的名街评选工作中,组委会将进一步完善名街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有效规范、细化街区的申报材料;通过出版书籍、街区考察、举办展览等形式,拓展民众参与评选活动的通道,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积极推进街区保护立法工作的有效进行,将名街评选活动打造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知名文化品牌,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做贡献。(江继兰  李 月)

 

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福建省厦门市中山路

  厦门市中山路街道始建于1925年,位于厦门鹭岛的西南部。中山路是厦门街市马路“四纵七横”中的“七横”之一,自开街以来,一直是厦门的商业龙头、经济中心。中山路是厦门目前保留较完整的展现近代历史风貌的旧城街区,拥有小走马路、陈化成故居、中华第一圣堂等众多人文古迹。中山路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条直通大海的商业街,成片的南洋骑楼建筑、流光溢彩的LED夜景、琳琅满目的各色闽台特色小吃和回响在小巷街坊间的古老南音,构成其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中山路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涉台文物古迹1处,历史遗址、古迹10余处,还有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藏江孜县加日郊老街

  加日郊老街位于西藏江孜县城北侧,海拔4020米,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从街面上看,一幢幢藏式楼房鳞次栉比。每幢建筑,不论大小,布局自然随意,造型柔和优美,那种“上宅下店”“前铺后宅”“前店后院”的建筑形式,将居住、经商、休闲娱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重重院落,巷道幽深,给人一种宁静安逸。江孜老街作为贸易集散地,既有商店、摊点,又有手工作坊,与老街建筑共同构筑了江孜古镇独特的艺术风格。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年6月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张雪松]话说土地神
下一条: ·民歌《六口茶》发源地成谜 一口一问一口一答
   相关链接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李鑫睿]“吸猫”:都市趣缘群体的民俗交流实践
·[余张妍]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故乡”的再检省·[杨雨彤 胡燕]茶文化聚落中的都市民俗探析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程鹏]从都市民俗学到现代民俗学:上海都市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鲁越]狼人杀——交流性实践的再生产·[石子萱]试析兰州市区正月十五“跨火堆” 仪式
·[岳永逸]“杂吧地儿”:中国都市民俗学的一种方法·[王晓葵]现代日本社会的“祭礼”
·[王晓葵]现代日本社会的“祭礼”·探索都市民俗学研究的现代意义
·经济民俗学:传统民俗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能量·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经济民俗学与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李明洁]你也许不知道上海西郊农民画,然而在全国各地农民画里,它却是非常特别的一种
·经济民俗学与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学术论坛暨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征文与创意产品征集启事·[刘磊]电影院与民国时期青岛的都市民俗
·[岳永逸]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学科传统与日常转向·[徐赣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都市民俗学新课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