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寻找东丰台年画
  作者:记者 喻非卿   摄影/图:记者 喻非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08 | 点击数:8762
 

稀有树种雕制的年画木模子,其树种少之又少

简陋的画室,画具拥挤地放在角落

  本报记者  喻非卿 摄影报道

  在中国年画史上,天津宁河丰台镇(旧称东丰台)曾是自清代以来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与津西杨柳青年画一样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丰台年画在风格上则较之更为质朴、粗犷、色彩更加艳丽,内容也多取材于历史典故、时事风俗以及戏曲小说中的人物故事等情节。丰台年画的传承同样经历了坎坎坷坷的命运。为一览丰台年画的真容,本报记者故地寻访传承人--六旬画师董静。

  丰台镇位于宁河、宝坻、丰润、玉田交界处,交通便利,旧时商贾云集,有“京东第一镇”之誉,而年画也曾使这里呈现许多兴旺迹象。现在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顺利的话,两个小时即可到达丰台镇北村的董静家,董静因手上有祖上传下来的年画技艺,如今已成为村上的名人。他说,祖辈那会儿董家就是年画制作的大户,镇上大小年画作坊30多户,可谓“户户妙手绘丹青”.董静告诉记者,从董家祖辈画年画算起,到他这儿,已经是第五代了,自小喜欢绘画的董静一直对木版年画情有独钟,小的时候一遍遍地临摹小人书上的人物,上小学的时候,经常暗暗模仿奶奶和叔叔画年画,他现在的功夫还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从制作风格上讲,丰台年画多为等量颜色的套版印刷,有三色、四色、五色,最多的有七色套版。印刷之后,仍有一些粉脸、开眉眼、描金等工序需要手工完成,还有一些神像面部要贴一层金色锡箔。上世纪70年代初恢复制作的年画,由天津出口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每年还参加两次广州商品交易会,深受人们喜爱。2007年丰台年画还被认定为天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历史上无休的战乱等曾使丰台民间年画由盛转衰,人们丢下手艺,背井离乡,“破四旧”那阵子,董家几十块珍贵的年画木版,惨遭斧劈,焚烧殆尽。一幕幕惨状,让董静伤心不已。

  几十年来,尽管丰台年画经历了风风雨雨,董静是个不服输的人。现在,他已拥有一间画室、一个画铺、一个制作车间和十几个员工。经手设计、绘画、制作的年画早已有了固定的输出渠道,其影响力在国内民间年画市场逐渐提升,自己创作的年画作品也频频获奖。他希望通过努力将传统丰台年画得以传承下来,并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文化韵味融进创作中去,赋予传统艺术以新的内涵。耿直的董静最后告诉记者,他传承的是技艺,花钱评奖的事,永远不去掺和!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年6月8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装裱人的文化追求
下一条: ·[王汉超]马街:七百年不散的书会 承载民间曲艺光荣与梦想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王海娜]佛山木版年画中的神衣及其民俗事象研究·[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