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南通非遗工坊:向大众展示 为艺人安家
  作者:舒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08 | 点击数:9259
 

南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仿真绣

 

  6月9日是我国第7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分别为文物方面的“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重在落实”.作为长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汇点,江苏省南通市文化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更是独具魅力,呈现出多元并存、兼容并蓄的地域特点。为了更好地展示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让人们了解南通丰厚的文化积淀以及感受传统非遗项目的制作流程,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上级文化部门的支持下,于去年下半年开始筹划打造南通“非遗工坊”建设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和试运行,“非遗工坊”以其“动态展示,活态传承”的模式,赢得了广大市民及游客的广泛赞誉。在今年“文化遗产日”当天,“非遗工坊”将正式对外开放,一系列非遗展示及宣传活动今后也将陆续在这里展开,逐渐形成“月月有活动,天天看非遗”的南通文化亮点。

  搭建展示南通历史文化的平台

  由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南通狼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共同投资建设的“非遗工坊”,坐落在该市崇川区江海民俗生态文化博览园西区,项目占地面积30亩,拥有14幢古色古香的民居式建筑,总建筑面积约4300平方米。如今,“非遗工坊”已有18个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优秀民间艺术项目入驻,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分别为梅庵派古琴艺术、南通蓝印花布、南通板鹞风筝、南通色织土布、南通仿真绣;省级非遗项目5个,分别为南通红木雕刻、南通彩锦绣、南通扎染、南通铜香炉、南通柞榛家具;市级非遗项目5个,分别为南通木版画、南通剪纸、南通灯彩、葫芦工艺、南通缂丝;优秀民间艺术项目3个,分别为南通竹艺、南通瓷画、南通烙画。这些入驻项目全部为南通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以传统手工技艺类、民间美术类项目为主,以便可以更好地进行动态展示和活态传承。

  在“非遗工坊”中,通过传承人现场进行项目制作演示,市民和游客可以了解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一些传统项目的制作工艺;通过参与互动,人们还可以体验这些非遗项目的制作手法,亲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体会互动的乐趣。

  今年初,“非遗工坊”进入试运营阶段后,为了更好地宣传这一新建项目,南通市非遗保护中心春节期间在工坊开展了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身边”有奖灯谜竞猜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参与。而在对工坊不断的完善过程中,为了提升人气,市非遗中心还将工坊旁的一块园地开辟成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使游客在到此游玩的同时,还可以移步工坊,感受南通传统文化的魅力。

  动态展示:更好地传承与传播

  在南通“非遗工坊”的建设过程中,入驻项目单位和个人从精心设计传习、展示流程,到落实项目进入工坊以后的生产性保护等,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且都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签订了“入驻协议书”.在景致优美、古色古香的工坊之间,每一个入驻项目都将自己的独立空间进行了一番精心布置和设计,并匠心独运地把各自的项目特色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示出来。

  在梅庵派古琴艺术工坊,一字一画的布置都别具韵味,工坊里不仅可以实现古琴展示、弹奏演示等功能,还单独开辟了一间有十几台古琴的琴房,计划在琴房内开设古琴传习课堂,定期开班授课。而感兴趣的游客也可以在坊内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坐下来拨弄琴弦,感受一下古人的风雅韵致。

  在色织土布工坊,展厅内摆放的各种物件儿着实让人眼花缭乱,从棉花植株、棉花、棉线,到旧式的纺纱机、织布机,再到土布成品以及各种纹路的土布图案,色织土布的一整套制作流程就这样随视线一步步地“变化”出来。不仅如此,经过一番悉心设计,用色织土布制作而成的各种服饰、包袋和家居用品等也一并在坊内展示、出售,每一样产品都让人爱不释手,这也成为一些游客徘徊流连工坊的原因之一。

  在板鹞风筝制作工坊,除了精品风筝的展示和板鹞风筝国家级传承人郭承毅的现场演示外,特别设置的儿童互动区最具特色。这里将配合市非遗中心定期举办互动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制作,了解南通板鹞风筝的历史文化。郭承毅说,板鹞风筝的传承单纯依靠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远远不够,如果能以这种方式让孩子们一点点地了解它、产生兴趣,最后喜欢上它,也是一种对板鹞风筝很好的传承与传播。

  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曹锦扬表示,经过民间艺人们的口传身授、世代积淀,这些制作工艺和非遗作品中蕴含着南通地区人民的审美观念、乡俗民风等,“非遗工坊”的建成开放,不仅展示了南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让人们了解到了许多与自己祖辈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与故事,从一个侧面感知着南通人的心灵与生活的变迁。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年6月8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南通:构建非遗保护立体格局
下一条: ·守住“筋骨肉” 传承“精气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效初显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