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传承百年民俗 聚首廿载妙峰山庙会
  作者:千龙网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4-26 | 点击数:7032
 


  千龙网讯 农历四月初一,即4月21日,已有百年历史的妙峰山传统民俗庙会将再次拉开序幕。今年是该庙会正式恢复以来的第二十届,将持续15天,直至四月十五,即5月5日。

  妙峰山位于京西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北部,北眺昌平,东接海淀,西倚太行,南望永定河大峡谷。妙峰山海拔1291米,面积20平方公里,有着“古刹、怪松、奇石”三绝,更是享有“华北第一仙山”的美誉。凭借距市中心仅55公里,京兰公路(109国道)、丰沙铁路横穿而过的地理、交通优势,妙峰山已成为北京周边最具文化底蕴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在春季庙会期间,游客可观赏到日出、晚霞、雾淞、山市等时令景观,并有“华北一绝”的万亩玫瑰园供游客欣赏。

  妙峰山传统民俗庙会又称妙峰山娘娘庙香会,起源于明朝。在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这里曾经是中国北方地区远近闻名的圣地,并成为老北京及北方省市影响最大的一项民间信仰、民俗风情活动。

  妙峰山及民俗庙会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民间,妙峰山又被称作“中国民俗学的发源地”,妙峰山娘娘庙会更有“中国民俗学的摇篮”之称。原来,早在1925年,北京大学民俗学家顾颉刚就已经对妙峰山的香会、庙宇做了详细地实地调查研究,并出版了《妙峰山》文集。关于妙峰山庙会的大量文献、图片资料,已经成了研究中国民俗文化的宝贵财富。如今的妙峰山庙会,已是门头沟区“打开山门,以山会友”重要的对外旅游活动之一,并已纳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传承着百年民俗的妙峰山庙会活动丰富多彩,光花会表演就汇集了八十多档传统民间花会。遍布北京乃至华北各地的民间花会,通过朝顶进香、酬山赛会进行民间文艺表演交流切磋技艺,让游客感受地道的历史民俗。

  花会看的是门道,施粥布茶舍馒头等传统民俗活动则能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庙会的热闹以及乐善好施、和谐相处的处世之道。妙峰山庙会完整地保留了延续400多年明清时期庙会的历史风貌,这些民俗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厚德,是展示京城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北京精神”在百姓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据了解,今年将有20万袋福字馒头赐京城民众以及15吨金顶福粥舍有缘之人。

  娘娘庙位于妙峰山主峰,依地形而建,向东南方面对京城。主要有山门殿、正殿、地藏殿、药王殿、观音殿、月老殿、财神殿和王三奶奶殿。庙外还曾有喜神殿、东岳庙、关帝庙、法雨寺等建筑。

  “妙峰山的娘娘——照远不照近”这一老北京的歇后语,突显妙峰山娘娘庙的历史地位。清康熙曾封其为“金顶妙峰山”娘娘庙,使之地位居于京城东西南北中“五顶娘娘庙”之上。从此,妙峰山娘娘庙会便成为京城和周边各省香火最盛之地。至嘉庆皇帝登位,又赐名为“敕建惠济祠”,并赐御书庙名匾额,使妙峰山娘娘庙的地位达到最高级。

  庙会上除了可以买到近百余种具有门头沟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土特产品,妙峰山玫瑰制作的系列食品更是堪称一绝,让人赞不绝口。妙峰山是著名的“玫瑰之乡”,这里的玫瑰花形大、花瓣厚、花色深、含油量高等特点。每年万亩玫瑰花开之际,漫山遍野紫红一片,香飘满谷,形成壮观的玫瑰花海。

  为了让游客充分体验妙峰山传统的民俗庙会,妙峰山景区还举办了一系列的祈福纳祥和文化传承民俗观光活动,其中既有“撞吉祥钟敲太平鼓”等传统活动项目,本次庙会还新增了妙峰山庙会今昔图文展、“带福还家”、系福牌、走福路、逛福院、画福布、福树系福条、带福花等活动。

  饱览秀美的风景,再品尝一顿历史文化大餐,妙峰山浓聚了名山之奇景,更汇聚人间福地之精华。著名的有辽代皇家名刹仰山栖隐禅寺、大云寺、宛平八景之一,名“灵岩探胜”的滴水岩、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的私人别墅等古庞贝遗址等,无不让人感叹。

  温馨提示:

  地址: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涧沟村

  电话:61882936

  门票:40元

  公交:地铁1号线苹果园下出A口,乘坐892路公交车(上午9:30、下午14:00时发车)。

  自驾:莲石路、阜石路至门头沟,走109国道到担礼村,沿妙峰山方向前行即可到达。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千龙网 2012年04月23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北京将重建天桥历史文化景观 公示四种方案
下一条: ·中国将加大文化领域知识产权工作力度
   相关链接
·[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
·[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沈福裕]晏公庙会的文化经营
·[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乐晶 张诗语]“遗产化”进程下寺观庙会景观生产者的关系实践*
·[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
·[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
·[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
·[徐永安]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吴南]乡村振兴背景下阐释庙会信仰实践的社会功能
·[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石林兰]庙会文化与当代乡村社会建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