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郑晓云]红河流域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与农业文明
  作者:郑晓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23 | 点击数:10885
 
井水一般用于饮用及清洗蔬菜、衣物等。人们对于水井是十分看重的,不仅要保持水井的干净,还要年年祭祀。在普高老寨共有4口水井,每年2月祭寨神之前,就要先祭水井神,只有祭完水井神后才能祭家神及寨神,可见水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祭祀时用1头小猪、1只公鸡、1只母鸡,打扫干净水井后,将牺牲杀死并祭水并神。祭祀完后,还要再次清理水井边,修缮水井破损的地方。祭祀水井神的目的是祈求井中水不干枯和干净,饮用水的人能健康长寿。
 
四、红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是整个红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基础,因此对水资源的保护显得十分重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红河流域数以百万计的民众的生存。保护水源最重要的是保护绿色的水库——森林。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公路的开通、水库的修建、农田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某些政策的误导,整个红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70%以上下降到了80年代初期的20%左右。这使整个红河流域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水的供给量大大减少,很多数百年前所修筑的梯田也由于水资源的枯竭而得不到灌溉,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生计,因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是当代红河流域最重要的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中心的自然环境保护问题。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已经采取了大量有效的措施,如封山育林、明确森林的产权、扩大森林种植面积、退耕还林以及把一部分居住在贫困山区又是重要林区的民众搬迁到河谷低平地区居住等等办法,使森林得以渐渐复生,改善了梯田的供水环境,也使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的状态得到改善。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水环境的保护,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弘扬红河流域各民族的水文化传统。红河流域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水的文化、水的观念、传统的水管理制度与管理方式,尤其是人们对于水与人类生存的自然平衡的传统观念对于水的可持续利用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一些对水资源持续利用有利的传统文化应注重传承,如各民族祭祀水神的传统,这些传统应当得到恢复,甚至组织一些较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第二,注重保护好红河流域传统的生态系统。在红河流域,森林、居住、梯田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是当地各民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存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格局,这种格局是一个有着相互联系的系统,不论那一个部分的改变,都会对整个系统的运作产生影响。在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是森林的保护,尽管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有力措施以及当地民众的参与下,红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由于人口的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开发等对于森林的威胁仍然存在。我们必须要将森林的保护作为重中之重,遵循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保护的原则,积极扩大森林的面积,使绿色的水库能够为红河流域的梯田农业以及人们的生存提供源源不断的水资源。
系统的第二个方面是人的居住,在红河流域现在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居住压力较大,因此首先要保护传统的水利用模式,对于传统模式不能轻易改变。其次,传统已形成的居住格局等也应尽量保持现状,不应扩大与迁移。其三要保持水的清洁,防止水环境污染。
梯田的存在不仅仅是农业文明的标志以及当地人们生计的需要,同时梯田也和森林一样是这个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梯田的完整以及梯田水环境的良好程度,直接关系到森林能不能有充足的水,也关系到红河流域水土流失等灾害的防范。红河流域大面积的梯田由于长年被水浸泡,因此已经形成了是一种山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湿地功能。[2]这个理论的提出对于理解这一生态系统中梯田对于生态保护的意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红河流域大面积四季不干的梯田的存在,也是红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了梯田的存在,不仅给当地人的生计提供了基础资源,同时也有效地保持了红河流域的湿度并有利于对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防范。
第三,需要避免发展与开发中可能对水环境产生的不利后果。目前流域各地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开发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对于梯田文明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在目前的退耕还林中,很多退耕的森林在进行茶叶、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但应该看到茶叶、果树等林木的生态功能和天然林的生态功能是不能同日而语的,甚至有的经济林木还需要消耗大量水分,不能像天然林一样有效地涵养水分,因此在退耕还林以及扩大森林面积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以发展树木种植为主,适度控制经济林木的种植面积。再如目前红河流域的旅游业发展较快,旅游业的开发以及相关项目的建设,将会直接危害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水环境。未来的开发应注重开发项目和水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同时我们可以把红河流域以水文明为核心的生态文明作为认识人类发展和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座天然的博物馆,使人们在了解了红河流域水文明的同时,增加对水与人类生存之间关系的认识。
第四,增强当地人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创造良好的水环境。在红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当地人民的自我发展和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水环境直接关系到当地的小康社会建设,也关系到子孙万代的生计问题。要使当地老百姓更多地增强发展意识与发展能力,积极参与到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与整治中来。如居住与生产社区的水环境整治,防止对水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
[2]史军超.中国湿地经典——红河哈尼梯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5)
1.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志编辑委员会编.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元阳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0.
3.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新平县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3.
(本文原载《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第103~107,129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石峰]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下一条: ·地坑院营造技艺传承缺什么
   相关链接
·[刘忠帆]孟姜女传说水文化景观叙事研究·[曹娅丽 邸平伟]水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
·[李斯颖]盘瓠神话与其多元化仪典演述探析·[邢成举 代利娟]为风水文化“正名”
·[东人达]从彝文古籍探索西南农业文明的起源·[刘晓春]三僚村的风水文化考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