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历史学家必须冷静、客观
——访法国著名汉学家魏丕信(Pierre-Etienne Will)教授
  作者:[法] 魏丕信 (Pierre-Etienne Will) 陈晓径   摄影/图:陈晓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18 | 点击数:9993
 

  于自传中寻真 倾听百姓之声

  陈晓径:您今年开设的课程“明朝到清朝的转变”,选取的角度很特别——没有选取正史,却以很多个人日记为分析文本(如徐日久、叶绍袁、姚廷遴、祁彪佳等人的日记)。请问您为什么会偏爱个人日记(甚至有些人并非那么有名)?

  魏丕信:我在研究官僚制度之余,也很关注普通人的声音。正如你所观察到的那样,但我不仅取材于个人日记,还研究了不少的私人记载。这些作者往往不是官员,没有官修历史学者的禁忌。其中,还有不少人在当时是政治上的反对派,比如清初忠于明朝的遗老遗少,在这些文本中,他们的语气很自由。有的作者根本没什么名气,就是普通人,比如,我在课上经常提到姚廷遴的《历年记》,就是其中的最好代表。这些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很多生活气息,和循规蹈矩的文人作品很不一样。我经常提到自传性作品,这类作品很多都不是为了发表所写,而是给家人看的,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生活。19世纪有几位作者,写作时相当大胆。有些文人坦诚记载了家事纷争,这在传统自传中是绝对没有的。

  封建监察制度新解

  陈晓径:您的文章《明朝对滥用权力的控制》(载于《中国和民主:传统、法律和制度》一书,2007年出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您把明朝对滥用权力的控制称为“符合宪法性质的控制”,认为实际上存在一套“王朝宪法”,存在监督中央和地方权力的机制——监察制度,还考察了监察制度得以有效运行的政治条件。用现代的法治观点分析一个封建王朝,这样的视角很独特。请问您为何选取这样的视角,采用这样的视角有无特殊含义?

  魏丕信:我认为中国古代存在一套实际上的“王朝宪法”,由古代经典、祖训(明朝由开国皇帝朱元璋指定)、汇典、故式等组成。监察制度则让初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非常赞赏:监察官既存在于官僚制度内,又能保持很强的独立性,他们诚实、勇敢,可以到地方上调查一切,其他官员都惧之三分。

  于是,我在与法学家德勒马斯-马蒂女士合作时,很自然地想到明朝这套防止权力滥用的体制,实际上就是“符合宪法性质的控制”——尽管用现代词汇形容古代事物,有年代错乱之嫌。其实“符合宪法性质的控制”这一说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在西方出现。孙中山构想中华民国宪法时,提出“五权分立”(而非“三权分立”);五权之中的监督权就是受古代监察制度启发而设。可以说,孙中山的这一创造是领先于西方政治法律体系发展的。

  陈晓径:您如何评价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官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比如,明朝监察官掌有较大权力,曾经为国家治理作出贡献,却在复杂的政治形势面前出现过大批失职的监察官;清朝统治者严格控制言论,削弱监察官的影响,在很长时间内却保持了良好的治理局面。

  魏丕信:明朝也曾有过良好的治理局面。监察官制度很有意义,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之一。从某种角度上说,该制度只有利,没有弊;所谓弊端,只是在监察官滥用权力抨击私敌时才会出现,比如在明末万历年间党派纷争的政治气候下,南明弘光皇帝的朝廷也类似,官员们拉帮结派,相互抨击。

  清朝的情况很特殊。清末革命者和民国时期主张共和者中,有部分人认为清朝是蛮族专制对汉人的统治,扼杀了明末出现的自由民主萌芽。该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情况远比这更为复杂。清朝初年,统治者的确剥夺了汉族官吏的一些权力,禁止结党,只能无条件忠于皇帝。这套政策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清朝皇帝认为,明朝灭亡的教训之一就是党派纷争之祸,应该限制大臣们的政治权力,绝对不允许像明朝大臣对待万历和嘉靖皇帝那样抨击清朝的君主。清朝的确很专制。

  但这并不意味着清朝就完全没有言论自由,作出重大决定前,大臣们会进行讨论,不过只有少部分高官享有发表意见的权利。雍正和乾隆皇帝常用的办法是:给外省官员发送函件征求意见。从很多例子中都能看出,官员们意见分歧很大,最后皇帝本人再作定夺。认为清朝完全是独裁政治是没有道理的,清朝仍然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只是享受言论自由的人数很少,仅限于部分高官。

  另外补充一点,清朝也有监察官,可以提出意见,但与明朝的监察官相比,他们的权限确实小得多。比如只能呆在北京,不能去外省自由调查;他们也能够揭露腐败官员,但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而且程序更加复杂。

  此外,清代统治者其实用“自己人”替代监察官来监管国家,比如包衣——官奴。著名的江宁织造同时也充当监察官的角色:定期向皇帝汇报,舆论如何,民情如何,最近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等。

  总之,一方面,清朝执行监察任务的人很多都和皇家有着紧密关系;另一方面,统治者大大发展了官员之间相互监督的体系,上级监督下级。清代监察官制度较之于明朝,涉及面窄,形式也不同。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年06月26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跨国学术对话是精神盛宴
下一条: ·柯马丁谈欧美汉学格局
   相关链接
·法国巴黎:将活态遗产带到餐桌上!·[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
·[瞿林东]让后人懂得什么是历史·[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
· [鞠熙]法国故事类型索引编制史与口头文学研究思潮·法国民间艺术节:推动文化多样性 促进族群间交流
·[朱晶]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收集、问题、对策·法国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多重举措
·[马千里]法国民俗学的史前史·法国手工艺专家Marie:中国手工艺欲实现跨越性发展,需将传统与现代融合
·[卢梦雅]葛兰言《诗经》研究的学术发生·[曹南来]旅法华人移民基督教:叠合网络与社群委身
·【讲座预告】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劳格文教授北师大开讲·[卢梦雅]早期法国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民俗的辑录和研究
·[卢梦雅 刘宗迪]法国耶稣会士戴遂良及其《现代中国民间故事集》·礼俗互动逻辑是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维度
·法国学者:200年法国汉学延续重文献学的传统·法国文化遗产保护法颁布一百周年
·[高建红]什么是“身体的历史”·保禄·维亚尔:种瓜得豆的“撒尼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