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小贝]习惯的力量
  作者:小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16 | 点击数:3243
 


  核心提示:我们的日常行为中40%以上都是习惯性行为,从驾车到做早饭和性生活都成了不需要费多少脑子的自动行为。《纽约时报》商业记者查尔斯·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说,习惯养成容易消除难,不过我们可以改变习惯。


  杜希格研读了数百篇科学论文,采访了写这些论文的科学家,转述了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关于习惯的形成与改变的有趣的发现。他说:“一旦你明白了习惯可以改变,你就有了改变它们的自由以及责任。”无论是侧方位停车、赌博,还是锻炼、刷牙等习惯养成活动都有着同样的行为学和神经学模式。习惯有三个组成部分:刺激、例行行为和奖赏。刺激告诉大脑进入自动模式,让行为展开;例行行为即习惯性行为;第三步是奖赏,一种你的大脑喜欢的东西,帮助大脑在将来记住怎么做。慢慢地,例行行为变得习惯化,个体开始期盼获得奖赏,从期望中得到的奖赏会跟行为本身一样大,这一现象叫做渴望。比如,期盼点上一支烟几乎跟抽第一口时一样爽。

  研究表明,如果处在相同的环境中,人们每次都会一成不变地自动地行动。但如果去度假的话,行为可能就会发生变化。原来穿鞋时先穿左脚那只的,可能会不经意地先穿另外一只,因为一旦刺激改变,行为模式就会被打破。所以度假时人们感到那么放松——度假有助于打破一些习惯。因此在度假时改变习惯往往能够取得成功。如果你想戒烟,你应该在度假时戒烟,因为所有以前的刺激和奖赏都不一样了。你就能够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习惯的力量

查尔斯·杜希格

  大部分研究显示,改变习惯的关键不是避免刺激或改变奖赏,而是改变从刺激带来习惯的例行行为。杜希格指出,他体重在增加,部分是因为每天下午15点半的时候,他都会中断工作,去吃一些甜饼。饮茶、跟同事聊天或散步等替代活动表明,他真正想要的是休息和跟同事互动。于是他不吃甜饼,开始跟人聊天10分钟,他发现他从聊天中能得到同样的奖赏。刺激没变,奖赏类似,但例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杜希格说,不仅个人的习惯会变得自动化,在同一公司上班的工人也会形成组织化的习惯。许多公司为了吸引顾客,也会开发刺激与奖赏,尤其在顾客说不清他们能从习惯中得到什么愉悦的情况下。公司还能搞清如何使顾客改变他们的习惯,形成新的跟他们的产品有关的习惯。

查尔斯·杜希格

《习惯的力量》

  塔吉特商店把目标瞄准了孕妇,以便掌握她们之后几年的购买习惯。杜希格说:“我们的购买习惯最有可能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刻是我们有了小孩的时候,因为你所有旧的例行行为都会消失,一位销售人员会突然出现,向你推销新的东西。”塔吉特的分析师收集海量的顾客信息,推断购买维生素、无气味洗涤液、毛巾的女性可能怀孕了,然后用这些信息启动推销活动。有时这样做会惹麻烦:一位父亲邮箱里收到针对他十几岁的女儿的婴儿用品优惠券,这令他很不高兴。他说:“我女儿16岁。难道你们是在鼓励她怀孕吗?”经理连忙道歉。经理几天后打电话过去,那位父亲说:“我要向你道歉,我跟我女儿谈过了,发现我家里出了点事。她8月要生孩子。”信用卡公司会留意某人是否会离婚。离婚会是一场金融灾难,有些人离婚后会停止还款。所以信用卡公司会提供一些人的利率。他们是怎么知道谁会离婚的呢?他们会留意谁花钱去做婚姻治疗,留意谁入住自己所在城市的酒店,因为那可能意味着他有婚外情。

  书中有许多有趣的轶事和实用的建议,但美国心理学家蒂莫西·威尔逊指出:“我们的习惯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把它们强行塞进同一个框架、忽略其差别不利于去改变它们。有些习惯只是为了符合社会规范,如上车系上安全带,只要改变规定它们的法律或习俗,我们的习惯就会随之改变。有的习惯性行为跟上瘾有关,其奖赏大到几乎不可能抗拒,这样的习惯是最难改变的。对它们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虽然高强度的治疗和人们的支持很管用。”

 

  文章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12-04-28 14:0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罗永麟]《中国传奇》序
下一条: ·[吉狄马加]高原的初夏依然绽放着春天的花朵
   相关链接
·郭剑平等:《治理视野下民俗习惯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徐晓光:《黔湘桂边区山地民族习惯法的民间文学表达》
·[李永杰]乡风礼俗:不该失去的乡村文明·让深入民间成为一种习惯
·[李鸣]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李学兰]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2-2005年)
·[张晓萍]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6年)·彭高建:法律要体现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的尊重
·[高其才]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莫纪德 赵元海]恭城瑶族家庭习惯法初探
·[陈文仓]玉树藏族部落习惯法初论·[刀承华]泰国民间故事与民俗的互渗相成关系
·年夜饭涨价成“习惯” “年味”渐行渐远·[冉瑞燕]论少数民族习惯法对政府行政行为的影响
·[严永和]我国西部开发中民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吴大华]论民族习惯法的渊源、价值与传承
·[邹渊]习惯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韦森]习俗的本质与生发机制探源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讨会举行·[刘海鸥]《月令》的生态保护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法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