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任萍]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政府参与
——以“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羌年实践为例
  作者:任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4-21 | 点击数:11585
 
农历九月三十日下午,白家夺寨终于开始“羌年”的准备工作。不过人们仅是准备了七根杉木杆、一只公鸡和两只山羊,一棕一白。而祭祀仪式上需用的物品,如杉杆、白旗、月亮馍馍、太阳馍馍等等都要在十月初一早上才做准备。此外,负责购买白纸的村书记当时还在水磨镇。
2.节日过程
2010年11月6日,农历十月初一,早上8点左右,两位释比及几位村民聚集在村组长家进行祭祀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共分四部分:装饰杉杆、制作月亮馍馍和太阳馍馍、制作白旗、准备祭品。
中午12点左右,人们出发前往老寨子。参加仪式的人约摸二三十人左右,除了主持仪式的两位老释比外,还包括领羊人两人,举杉杆七人,拿白旗一人,拿盆子一人,背背篼一人,带火枪一人,拎祭祀用公鸡一人。其余白家夺寨的村民约摸十几人跟在队伍的后面。在半山腰时人们商量选定了一块较平缓的辣椒地(平坝子)开始布置祭坛。祭坛布置好后,释比开始祭祀还愿。唱经、打羊皮鼓,清洁祭品,祭祀山神、牛王和玉皇,最后用玉米面制作象征性的面塑,用刀砍碎,避免庄稼来年被动物糟蹋,祈祷风调雨顺。大约下午1点40,祭祀活动基本结束,持续时间约一个半小时。
晚上六点,白天参加羌年祭祀活动的村民们和村领导(全部是男性)到村组长家聚餐,一起喝羊肉汤。至此,整个“羌年”庆祝活动在模糊中开始,在简单中结束。
 
三、“羌年”非遗传承保护与政府参与
 
从以上事例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实际情况中,政府是否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在事实上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从纵向对比来看,政府参与下的直台与桃坪“羌年”节日过程与村民自发进行的白家夺“羌年”节日过程有着显著区别。
(一)确定与模糊,规划与临时
直台与桃坪的“羌年”办不办,怎么办都是确定无疑的。政府参与下的“羌年”都有着明确的计划、安排以及责任分工。确定了节日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议程、前期准备、责任要求,详细规划了羌年节的整个过程,构建了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将个人、群体、组织纳入其中,实现了国家与乡村的互动。
反观村民自发进行的“羌年”活动,人们处于一种无组织状态,过不过?谁来过?怎样过?在节期临近时还是一个谜,大家都茫然无措。临时决定,潦草开始,匆忙结束。本应是一个盛大隆重、欢乐的节日,最后却仿佛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负担。
(二)重视与轻视,丰富与简单
政府参与意味着对节日实践活动的重视。直台村过羌年举行集体性祭祀还愿仪式那已经是大约六十年前的事了,在地震之前一直是各个小团体之间单独祭祀。异地安置后,政府参与直台村“羌年”祭祀活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久远的传统,唤醒了人们的记忆,同时还给予了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准备了丰富的祭祀用品,促成了复杂而隆重的祭祀仪式和欢庆内容,使所有的参与者都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之中,感受到了过年的愉悦。
白家夺的“羌年”,准备匆忙而简单。祭品较少,月亮馍馍和太阳馍馍也是临时仓促制成。突然开始,匆匆准备,仿佛一首乐曲,还未达至高潮便已嘎然而止。
(三)狂欢与平淡,关注与淡漠
传统的羌年节除了祭祀活动之外,还有祭祀之外的娱乐活动。在节日里,人们感恩还愿,一同狂欢。政府参与的羌年节,大大提升了民众内心对本民族文化的珍视、认同与自豪感,不仅调动了本村人的积极性,甚至也具有辐射临近区域的影响力。参与者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村民、媒体记者、普通游客、非政府组织、学者等都加入到这场狂欢中来,既拓展了传媒渠道,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理解与交流。
村民自发进行的“羌年”活动,参与者不多,在静悄悄中开始,也在静悄悄中结束,无风无波,平平淡淡。有仪式无狂欢,有庄重乏喜悦,有庆祝却不丰满,在仓促与匆忙间淡淡地结束。
其次,再从横向来看,由于政府参与历史及程度的差异,无论是“羌年”的规模或是影响力的大小,直台村都无法与理县桃坪寨相提并论。理县桃坪“羌年”与“赛歌节”已经形成惯制,目前已经是第五届,其影响力日渐深远;直台的“羌年节”却很有可能昙花一现。直台村村民也坦言明年究竟过不过羌年,怎么过羌年,还要看政府的态度,特别是有没有资金方面的支持。可见来自政府层面的推动和支持,将会有力地促成传统民俗活动的恢复、发展和繁荣。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族学刊编辑部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毓庆]中国文学中水之神话意象的考察
下一条: ·[于平]世界传统舞蹈的人文格局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
·[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
·[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喻颖 林毅红]新时代湖北汉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