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任萍]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政府参与
——以“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羌年实践为例
  作者:任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4-21 | 点击数:11706
 

 

摘要:羌年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12汶川大地震”后,笔者先后参与考察了邛崃油榨乡直台村、理县桃坪羌寨、汶川县阿尔村白家夺寨三地“羌年”的节日活动。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并运用辩证的方法去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政府行为中存在的矛盾冲突。事实表明,政府是否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客观上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政府参与;羌年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1)06—0047—05

羌族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是最先进行文化重建的少数民族。大地震使羌族的文化空间①、文化生态②遭到严重破坏,羌族文化的传承受到严重威胁,作为羌族重要民俗信仰的羌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冲击与影响。震后,有的羌族村寨原址重修家园,而有的村寨则不得不异地重建,面临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羌年节将会怎样进行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同时,在“羌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及具体实践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政府、学界、商界、新闻界以及社团组织都积极介入,各自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中,政府的行政行为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不乏批评之声。本文试图以笔者先后参与观察的邛崃油榨乡直台村、理县桃坪、汶川县阿尔村白家夺寨三地“羌年”的节日实践过程为例,在纵向与横向比较的基础之上,说明在实际情况中,政府是否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客观上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产生重大影响。
 
一、羌年的概况
 
羌年,又称“羌历年”,羌语叫“日麦吉”或“尔玛吉”,是羌族人民的新年节日,也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羌年作为一种节日民俗,负载着羌族的价值观和文化取向,人们通过庆祝新年使羌族的传统、历史积淀和文化信息得以继承和传播。它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也有7~8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要还愿敬神、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它不仅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为羌族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的核心传承人“释比”提供了展示、传播自身技艺的舞台。2006年“羌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震后,迫于羌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紧迫性,有关羌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举措接连实施。2008年6月,由茂县、汶川县、理县、北川县申报的羌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1月,由文化部命名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标志着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正式开始;200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羌年被正式批准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政府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二、震后的羌年实践
 
笔者参与的课题组在调查震后的羌年实践中选取了多个田野地点,这几个田野点各具特点,颇有代表性。理县桃坪羌寨,是灾后原址重建重点村寨,在政府主导下举办羌年;汶川县阿尔村白家夺寨,羌族传统文化保持较好,是自主主办羌年;邛崃市直台村,则属于灾后异地重建村寨,新的生态环境中其羌年实践同样值得关注与研究。因此,本文的论述是基于上述三个田野调查点的实际情况而展开。1:
(一)异地重建后的直台村“羌年”
“汶川大地震”后,原汶川县龙溪乡直台村整体异地安置在邛崃市油榨乡南宝山农场,成为成都市唯一的羌族村。为了纪念故乡,这个移民聚居的村子也叫直台村。地震之后两年,即2010年11月6日,农历十月初一,“新生”的直台村在政府的参与下恢复了六十年前的传统节日习俗,过上了集体性的羌历新年。
1.节前准备 
2010羌年前,邛崃市政府下发文件《庆祝羌民族羌年活动工作方案》,确定以“喜庆羌年、共创未来”为羌历新年活动的主题。并且对羌年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日程进行了详细安排,明确了十五个部门的责任人及其具体分工。
2010年10月30日上午,直台村召开村民大会,对即将到来的羌年做出具体安排。根据《邛崃市油榨乡直台村庆祝羌年活动细化方案(初稿)》,按照油榨乡政府的要求,将工作人员分为现场指挥组、活动准备组、安全保卫组、现场“礼房”组、后勤保障组、接待迎宾组、应急处置组、水电保障组、媒体接待摄影组共九个工作小组,并指派专人负责。而十月初一当天的活动议程更是细分为八个环节:寨门迎宾、阅感恩廊、敬献羌红、迎宾致辞、匝酒迎宾、新年慰问、把酒言欢、欢送来宾。在村民大会上,直台村全体议事会成员负责营造节日气氛,安排每家每户贴春联、挂红灯笼、在村内主要道路挂红灯笼及标语,而修建临时性神庙以祭祀还愿的重任就交给了村中一干六七十岁的老人,并由指定村委负责。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族学刊编辑部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毓庆]中国文学中水之神话意象的考察
下一条: ·[于平]世界传统舞蹈的人文格局
   相关链接
·[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
·[刘魁立]非遗传承: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
·专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
·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
·[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春节申遗成功·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议开幕
·[安德明]创建“文化交会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召开在即·[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