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何星亮]世纪之交的中国民族学
——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综述
  作者:何星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4-15 | 点击数:12918
 
1、加强应用研究
在当代,应用研究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各国的民族学无不与本国的社会政治紧密相连。与会者都认为,应该改变为学术而学术的研究。民族地区现代化仍将是下一世纪中国民族学最主要的研究课题,也是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1995年大连会议上强调加强民族地区现代化问题研究。现阶段,民族学的重点应是为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服务。回顾中国民族学的历程,现代化曾是中国民族学的首要命题。中国民族学年轻一代应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的优良传统,积极从事现代化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一些学者指出,民族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门学科自产生之初,便与社会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新形势下,民族学首先要研究解决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应该强调学以致用,重点是为民族地区现代化服务。只有学术与应用相结合,民族学研究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其次,民族学研究应该扬长避短,加强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的研究。再次,我国的现代化问题,各个学科都在研究,各有自己的理论和着重点,因而民族学的现代化研究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
有的学者在谈到民族学的应用研究时强调,学术可以而且应该为政治所用,但这是政治切合学术,而不是学术迎合政治。民族学工作者应该为决策部门提供真实情况,决策部门才有可能作出正确决策。情况与决策,一如学术与政治,孰先孰后,不可颠倒。
另有一些学者在谈到应用研究时强调,应该避免一种倾向,即本末倒置或舍本求末,在开辟应用性领域时的随意性而忽略了民族学的基本功能和特点,最后将民族学变为一种无所不包的大杂烩,或者是无所不能的培训班。民族学的发展必须同现实相结合,但这种结合是民族学的,即是说,其研究对象视野是现实社会的、各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其理论方法是民族学的,即经验的和实证的;其研究成果能够反映表现所研究的文化或文化现象本质,因而可为实际工作者和政府决策部门所参考。
2、加强民族心理研究
民族心理是构成民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曾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中国民族学在这一方面研究不足。有的学者认为21世纪应加强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研究。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心理和特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有利于相互理解、相互接近、相互认同。汉民族地区文化差异很大,各地、各民族的心理都不相同。50年代偏重于对少数民族社会结构的调查,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但由于忽视对上层建筑特别是民族文化和心理状态的调研,以至在60年代以后出现多起民族事件。民族心理状态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形成直接受社会生产、民族文化、民族关系以至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些民族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等特征早已消失,但民族心理状态和文化意识仍很突出。因此,不了解和抓住一个民族的心理,就谈不上了解一个民族,就容易伤害民族感情。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的心理状态也发生变化,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随之增强,处理不好会导致民族分裂主义倾向的滋长。
3、深入研究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传统民族学的主要研究课题。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学家在传统文化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出版了一大批有较高水平的论著。21世纪还要不要把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学术界存在不同的意见。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民族学、人类学界早已不再研究传统文化,因而中国也没有必要再去研究传统文化,应主要研究当代的社会问题。有的学者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保留甚少,传统文化研究已走入困境。其实,这些看法都是不全面的。虽然西方人类学界已对古老的文化现象研究较少,但中国的情况不同,中国民族众多,传统文化资料十分丰富,少数民族古老的社会组织、社会形态、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婚姻家庭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整理和研究,特别是分析和综合研究不够,比较研究不够。
在是否保留或如何保留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上,有的学者认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如何保留或恢复、弘扬历史上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与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应具体地分析民族传统文化,要从伦理道德、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节日、体育、婚姻家庭等方面细致、深入地分析研究,分析哪些因素是有利于现代化的,应该弘扬的;哪些是不利于现代化的,应该抛弃的;哪些是与现代化没有多大关系的,是可以保留的。只有弘扬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大量吸收先进文化的精华,才能使民族文化健康地发展,不断地进步。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文化具有特色,不致于沦为西方文化的附庸。
(四)关于民族学教学和人才培养
不少学者认为,在发达国家,民族学、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类文化的一门显学和人类文明建设需备知识,被普遍纳入大学教学。拥有两亿人口的美国有3500所大专院校,其中有50%院校设有人类学专业课,设有人类学系的大学就近500所(几乎是中国拥有大学数量的一半), 其毕业生人数为我国的数百倍。仅1990—1991年度,共招本、 专科生21940人,研究生7801人。有4932人授予学士学位,1000人授予硕士学位, 397人授予博士学位。而在拥有近13亿人口的中国,有大学1000所, 设立了民族学/人类学系的院校现仅有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以及中南民族学院三所,云南大学则设有“人类学、社会工作系”,而且有些院校并不是每年都招收学生。一些学者呼吁,普通高等院校应创造条件,逐步开设民族学、人类学的课程。
一个学科拥有多少人才,是决定该学科地位和影响的重要一环。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了大批的民族学研究工作者,为中国民族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的学者指出,培养大批民族学教学和科研人才,是使中国民族学在21世纪能够迅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条件。由于民族学在我国远远不如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等为社会所了解,影响民族学专业人才的分配和使用,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规模。今后一方面应大力宣传民族学、人类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使人们了解这一学科是培养通才的学科;另一方面应大力充实和加强现有民族学、人类学教学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素质较高的学生,并创造条件在其他大专院校建立民族学、人类学系,在实现专业教学点布局合理的基础上,建立几个各具特色、相互配合的中国民族学、人类学教学与研究中心。通过教学与科研的严格训练,不断培养高级人才,同时下大力气重点扶持、培养一批思想作风过硬、业务功底深厚的学科带头人。
附记:此《综述》经在京的学会主要负责人审阅,并提出许多修改意见,谨此衷心致谢。
(本文原载《云南社会科学》1998年05期,第87~94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意大利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下)
下一条: ·[王焰安 张昀]十年民间情歌研究述评(1979—1989)
   相关链接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毛巧晖]2022民间文学研究:回归文学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求
·[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胡琳遥]《白蛇传》传说研究综述
·[袁帅]孟姜女故事研究综述·[周大鸣]三十而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郑东伟]国内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综述
·[袁瑾]民众的诗情:歌谣研究70年综述·[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
·[史伟丽]近20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综述·[包媛媛]电子游戏与神话转换研究综述
·中日妖怪学研究专题研讨会综述·聆听百年前的“中国记忆”——“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圆桌会议综述
·[毛巧晖]2018年民俗学研究动态一览·[李皓 孙正国]聚焦前沿 双向互动——学术期刊与民俗学学科发展研讨会综述
·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钱梦琦]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研究综述
·[陆慧玲]2010-2018英语国家广西民俗研究述论·[陈祖英]中国现代民间传说研究回眸(1913―1937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