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田野报告

首页民俗学文库田野报告

[简彪 马知遥]晋鲁豫“布老虎”生存状况调查
  作者:简彪 马知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15 | 点击数:14310
 


  2010年,75岁的山东省即墨市移风店镇布老虎制作艺人马秀梅在大集上摆摊卖布老虎。
移风店镇是即墨布老虎的“家乡”,现在只剩两位年过70的老人会制作布老虎。

在农户家拍摄的黎侯虎

  本报记者 简 彪 通讯员 马知遥

  布老虎是我国部分地区民众的儿时玩偶,是当地民俗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如山西的黎侯虎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和许多在市场大潮中遭遇重重困境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一样,布老虎的生存现状也不容乐观。

  日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组成田野调查小组前往山东、山西、河南,对布老虎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这也是该研究院承担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全国布老虎田野普查和抢救项目的重要环节。

  寄托亲情,传递民风的布老虎

  调研发现,在许多地区,布老虎一般是孩子满月时送,寓意为祝福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康、有为。

  山东省莒南县虎园村80岁的村民徐恒蓝介绍,当地孩子满月铰头时,需要姥爷或者姥姥送布老虎。老虎头上都有王字,是寓意儿孙能当王。

  “平常也送布老虎。”山东省沂水县近60岁的布老虎制作艺人谢祥芳说。据她介绍,布老虎原来只有青色和蓝色,还会印花。儿时没有玩具,大家很喜欢布老虎。先纺线,然后缝制。谢祥芳现在缝制布老虎用的布是40年前手工纺织存下来的粗布,现在市场已经没有这样的布了。

  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前朱陈沟村有一句俗话:“老虎上墙,小孩长得强;老虎上炕,小孩长得壮。”说的便是布老虎风俗。据说,清末以来布老虎风俗就已经在村里流传,分金、绿、红、黄4种颜色。送给新生孩子是祝福孩子健康成长。

  山西省右玉县原政协主席、66岁的王德功介绍,右玉布老虎和当地满族民间的爬娃娃造型有一定的关系,精良的做工受旗人讲究绣活的影响。据了解,当地过去缝布老虎主要是送给孩子,或放在柜顶上或者炕上辟邪。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史志办主任常宏武介绍,此前,布老虎是当地人们用来欣赏的。通常,“巧手”们做好了自己用,不送人。现在,当地的庙会还能看到有人卖布老虎。潞城市文化馆馆长曹光涛则介绍,布老虎在当地很常见,上点年纪的老人都会做。过去在孩子满月时送纯手工的布老虎、虎头鞋、虎头帽,现在也是。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新网-中国文化报 2011年06月15日 18:0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西安剪纸现状调查
下一条: ·中国传统民间印染:传统与当代的融合
   相关链接
·[徐永安]云南沧源县佤族猎头习俗记忆调查·[夏磊]彝族土主信仰调查研究
·[吴亚宁]张掖地区《敕封平天仙姑宝卷》文化文本调查研究·[闻云峰]彝乡的“年味”:云南省洱源县松鹤村吹吹腔春节演剧的调查研究
·[尉富国 丁永祥]汉中市南郑区“春官说春”民俗调查研究·[王静怡]仪式实践与文化传承:基于岷县宝卷的田野调查
·[王华]叠写与融入:民间故事文本的社区再造研究基于赣剧《柳母传》创作与演出的田野调查·[孙芝楠]圣王的神格建构:山西唐太宗信仰虫王崇拜类型的调查与研究
·[苏明奎]抗战时期云南的歌谣研究与方言调查·[宋赫]成为曲种:20世纪50年代曲种概念的生成与建构
·[秦伊婷]济南王令涛陶塑调查研究·[马兰 乔亚倩]2025 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中秋“照月”习俗调查报告
·[刘晓]泰山庙会调查与研究的学术史回顾·[刘建波]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文学调查队对云南彝族神话的搜集整理
·[梁秋实]“采山儿”:大兴安岭林区城镇居民自然采集生活的调查报告·[郎雅娟 马欧]图案何以生成:“短裙苗”服饰图案的调查报告
·[葛玲]当代赫哲族“伊玛堪”传承情况调查·[陈科锦]文旅融合背景下濒危民间信俗类非遗的创造性转化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张巧坭]西山永定河传世文献调查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