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Opening of the 3rd Committee meeting ©UNESCO / D.Stehl
 |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11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天设立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录中收录了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2003年和2005年宣布的90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其中26项来自亚太地区、20项来自欧洲、19项来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18项来自非洲、7项来自阿拉伯地区。其中,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两个或更多国家所共有。       收录仪式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期间(11月4日至9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该委员会是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的负责执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机构。至今已有104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收录仪式上说,“我很高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决定将90项遗产列入《代表作名录》。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3年通过并于2006年生效,委员会此次为《公约》注入了活力。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旨在更加关注‘活遗产’的《名录》将提高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并为守护这些遗产的国家带来自豪感和归属感。”       到委员会举行下次会议的一年内,《代表作名录》将收录更多新的遗产项目。教科文组织收到了来自35个国家请求列入《名录》的111项申请。 详细报道浏览图片
 
 联系: 教科文公众宣传局Lucía Iglesias Kuntz
 电话: +33 (0)1 45681702
 l.iglesias(at)unesco.org
   
  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90个项目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民间低声部复调(2005年)阿尔及利亚古拉拉地区的阿赫里(2005年)
 亚美尼亚杏木双簧管音乐(2005年)
 阿塞拜疆阿塞拜疆木卡姆(2003年)
 孟加拉国游吟歌师歌曲(2005年)
 比利时班什狂欢节(2003年)
 比利时和法国比利时、法国的巨人和巨龙游行(2005年)
 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加利弗那语言、舞蹈和音乐(2001年)
 贝宁、尼日利亚和多哥热莱德口头遗产(2001年)
 不丹 德拉迈茨的鼓乐面具舞(2005年)
 玻利维亚奥鲁罗狂欢节(2001年)
 安第斯卡拉瓦亚的宇宙信仰形式(2003年)
 巴西瓦雅皮人的口头和图画表达形式(2003年)
 巴亥瑞康卡乌的圆圈桑巴舞(2005年)
 保加利亚比斯萃萨的巴比——肖普鲁克地区古老的复调音乐、舞蹈和仪式习俗(2005年)
 柬埔寨柬埔寨皇家舞剧(2003年)
 斯贝克托姆--高棉皮影戏(2005年)
 中非共和国中非阿卡俾格米人的口头传统(2003年)
 中国昆曲(2001年)
 古琴艺术(2003年)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年)
 哥伦比亚巴兰基亚狂欢节(2003年)
 帕兰克-德-圣巴西里奥的文化空间(2005年)
 哥斯达黎加哥斯达黎加的牧牛传统和牛车(2005年)
 科特迪瓦阿封卡哈的格玻夫——塔格巴纳的横吹喇叭音乐(2001年)
 古巴法国鼓乐(2003年)
 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新兵舞(2005年)
 多米尼加共和国梅拉镇孔果圣灵兄弟会文化空间(2001年)
 库库鲁舞蹈戏剧(2005年)
 厄瓜多尔和秘鲁扎巴拉人的口头遗产与文化活动(2001年)
 埃及 黑拉里亚史诗(2003年)
 爱沙尼亚 基努文化空间(2003年)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复调演唱(2001年)
 危地马拉瑞宾瑙-艾基舞剧(2005年)
 几内亚索索•巴拉文化空间(2001年)
 印度鸠提耶耽梵剧(2001年)
 吠陀圣歌传统(2003年)
 拉姆里拉——《罗摩衍那》的传统表演(2005年)
 印度尼西亚哇扬皮影偶戏(2003年)
 印度尼西亚配剑(2005年)
 伊拉克伊拉克木卡姆(2003年)
 意大利西西里木偶剧(2001年)
 撒丁岛牧歌文化——多声部民歌(2005年)
 牙买加摩尔镇的马隆人传统(2003年)
 日本能乐(2001年)
 净琉璃文乐木偶戏(2003年)
 歌舞伎(2005年)
 约旦佩特拉和维地拉姆的贝都人文化空间(2005年)
 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史诗弹唱阿肯艺术(2003年)
 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波罗的海的歌舞庆典(2003年)
 立陶宛,拉脱维亚支持十字架雕刻及其象征(2001年)
 马达加斯加扎菲曼尼里的木雕工艺(2003年)
 马拉维维布扎治疗舞蹈仪式(2005年)
 马拉维、莫桑比克和赞比亚古勒-沃姆库鲁(2005年)
 马来西亚马克-扬戏剧(2005年)
 马里亚饶-戴高文化空间(2005年)
 墨西哥 土著亡灵节(2003年)
 蒙古马头琴传统音乐(2003年)
 蒙古和中国乌日汀道——蒙古族长调民歌(2005年)
 摩洛哥吉马•埃尔弗纳广场的文化空间(2001年)
 坦坦地区的木赛姆牧民大会(2005年)
 莫桑比克朝比木琴音乐(2005年)
 尼加拉瓜艾尔-圭根斯讽刺剧(2005年)
 尼日利亚艾法预言体系(2005年)
 巴勒斯坦地区巴勒斯坦希卡耶说书(2005年)
 秘鲁塔奎勒岛及其纺织工艺(2005年)
 菲律宾伊夫高族群的哈德哈德圣歌(2001年)
 兰瑙湖玛冉瑙人的达冉根史诗唱述(2005年)
 大韩民国 宫廷宗庙祭祀礼乐(2001年)
 板索里史诗说唱(2003年)
 江陵端午祭(2005年)
 罗马尼亚卡鲁斯仪式舞蹈(2005年)
 俄罗斯联邦塞梅斯基的文化空间与口头文化(2001年)
 欧隆克——雅库特英雄叙事诗(2005年)
 塞内加尔和冈比亚坎科冉或曼丁成人礼(2005年)
 斯洛伐克伏佳拉及其音乐(2005年)
 西班牙 埃尔切神秘剧(2001年)
 帕特姆流行节日(2005年)
 汤加拉卡拉卡——汤加说唱舞蹈(2003年)
 土耳其迈达赫(公共场所说书人)艺术(2003年)
 托钵僧舞蹈仪式(2005年)
 乌干达乌干达树皮衣制作(2005年)
 乌兹别克斯坦博逊地区的文化空间(2001年)
 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沙士木卡姆音乐(2003年)
 瓦努阿图瓦努阿图沙画(2003年)
 越南雅乐——越南宫廷音乐(2003年)
 铜锣文化空间(2005年)
 也门 萨那歌曲(2003年)
 赞比亚迈基石化妆舞会(2005年)
 津巴布韦姆班德或耶路撒勒玛舞(2005年)
 【视频回顾】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2005 年 11 月 25 日
 11 时 -13 时 ( 格林威治时间 +1 小时 )
 第三次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5 年) 
 来源:UNESCO   文章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8-11-02【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