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李祥林]民俗学与中国戏曲研究
  作者:李祥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20 | 点击数:17839
 
“剧者何?戏也。”(李调元《剧话》)从民俗学角度研究戏剧之所以必然,盖在从某种程度上讲,戏剧这种大众游戏式的娱乐活动,本来亦当归属民俗范畴。在《与钱玄同论古史书》中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在其孜孜用力的上古史研究中屡屡涉及神话传说,他也是一位卓有贡献的神话学家、民俗学家。1925年在《答李玄伯先生》中,他谈到自己研究古史所做的工作即说:“(一)用故事的眼光解释古史的构成的原因,(二)把古今的神话与传说为系统的叙述。”(18)不仅如此,在古史研究上不肯轻信盲从而执意辨伪存真的顾先生,还坦言自己从民俗学中直接得到过方法论的启示。且听他在《我的研究古史的计画》中所言:“老实说,我所以敢大胆怀疑古史,实因从前看了二年戏,聚了一年歌谣,得到一点民俗学的意味的缘故。”(19)也就是说,正是现实中活态存在的戏剧、歌谣之类“民俗”使他获得了看待古史的“一种新的眼光”,正如他在《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中言及自己在京读书时迷上看戏的经历时说:“在这戏迷的生活中二年有余,我个人的荒唐和学校课业的成绩的恶劣自不消说;万想不到我竟会在这荒唐的生活中得到一注学问上的收获。”明确地讲,“这注收获直到了近数年方因辨论古史而明白承受”,也就是“曾从戏剧和歌谣中得到古史研究的方法”。其实,看看当年顾先生主持下的“孟姜女研究”,也就不难明白他诚心诚意讲出的这番话。
这位史学家因戏剧、歌谣等民俗“触机”所获得的“民俗学的意味”或“学问上的收获”究竟有哪些呢?有研究者为其作了三点总结:“1、‘变迁的格局’。《自序》中说他在民国二年考取北大‘豫科’之后的两年多看戏的时期,‘忽然认识了故事的格局,知道故事是会得变迁的,从史书到小说已不知改动了多少,从小说到戏剧又不知改动了多少,甲种戏与乙种戏同样写一件故事也不知道有多少点的不同’。2、‘角色的眼光’。戏园中有楹联写到:‘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这是指戏曲中的角色不同于人生实相,它是类型化的。《自序》说:‘我们只要用了角色的眼光去看古史中的人物,便可以明白尧舜们和桀纣们所以成了两极端的品性,做出两极端的行为的缘故,也就可以领略他们所受的颂誉和诋毁的积累的层次。’他于1924年所撰《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就是以‘角色的眼光’分析古史的范例。3、‘无稽的法则’。《自序》中说这些戏剧故事‘虽是无稽之谈,原也有它的无稽的法则’。这些法则,他随意列举的有:‘作者的预期’、‘无意的讹变’、‘形式的限制’、‘点缀的过分’、‘来历的异统’等等。”(20)值得注意的是,“看戏”不但有助于顾颉刚的史学成就,也促成了他平等看待民间文艺的学术理念,如其《自序》所言,“要是我到北京后不看两年戏,我也不会对于民间的传说得到一个大体的领略。”我们知道,起初顾颉刚是以“读书人家”、“世家子弟”自命的,对市井间说书唱曲之类颇为不屑,正是到了京城,成了戏迷,才使他“抑制住了读书人的高傲去和民众思想接近”,改变了他对民间文艺的态度。这位学者的经历表明,不但从民俗角度考察戏曲是理所当然的学术课题,而且从戏曲、歌谣等俗文学角度去审视其它学科,也会在治学上别有所得。
 
(三)
 
从民俗学角度研究中华戏曲,有着相当的学术魅力,是研究者可以多有作为的场域。最近,几位中、日戏剧研究者之间有场争论,其中涉及民俗学与中国戏剧研究的话题。日方学者批评那种仅仅从文献到文献的戏剧研究路子,肯定了民俗学、人类学的观念、方法等对中国戏剧研究史的重要意义,这无疑是有道理的。但是,该学者在文章中说中国本身从事“中国学”研究的大学教授们在“在研究方法上基本上集中于文献,而忽视或回避民俗学、人类学及基层社会的研究”,尽管有触及昔日学界弊病之处,但由此进而断言“中国的‘中国学’学者不喜欢人类学”、“拒绝人类学”,认为中国学者不关心国外民俗学、人类学研究的新进展,则未免言重了。因此,在中方学者的回应中,又指出其说法失于客观,有以偏概全之嫌。(21)
民俗学这门学科在中国登陆已近百年,随后尽管也经历周折,但关于民俗学对中国戏剧研究的重要性,本土学人的认识其实在不断拓展与深化(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相关著作的推出可以为证。从香港学者何贵初所编《金元文学研究论著目录》(香港:文星图书有限公司,2002)中可以看到,所列书目有廖奔《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谭达先《民间文学与元杂剧》(台北:学生书局,1994)、翁敏华《中国戏剧与民俗》(台北:学海出版社,1997)、吴晟《瓦舍文化与宋元戏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以及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上海:商务印书馆,1956)、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等等。此外,叶大兵的《中国百戏史话》(1985)、叶涛的《中国京剧习俗》(1994)、常人春和张卫东的《喜庆堂会》(2001)、刘祯的《民间戏剧与戏曲史学论》(2005)、王廷信的《昆曲与民俗文化》(2005)、段明和胡天成的《巴渝民俗戏剧研究》(2006),还有《民俗与戏剧——首届川剧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选集》(1993)、《戏曲•民俗•徽文化论集》(2004)等,亦为行内人所知。2004年出版的《中国戏曲观众学》在论述“特殊戏曲的审美”时列出“民俗戏曲审美”,并说:“民俗戏曲从总体上看是戏曲与民俗仪式的统一,而不同的民俗戏曲又有些区别。有的具有很强的仪式性,是仪式戏曲;有的是比较古老的戏曲样式,是一种过时的戏曲;有的是与现代戏曲样式接近的戏曲。而观众观赏也是参与仪式的心理与审美心理的统一。”(22)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学艳]当前我国民族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条: ·江帆 万建中 高有鹏:民间文艺学的身份辨析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