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座谈:世界文明对话日:来自中国的声音
——“庆祝联合国世界文明对话日高层座谈会”纪要
  作者:许嘉璐 汝信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07 | 点击数:11316
 

  胡占凡(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在全球化这个时代背景下,不论对话的人来自或者代表哪一种文明,大家都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和人类创造的多样性,都努力发挥各自文明的智慧,并且努力使这些智慧相互融汇,彼此贯通。这一点,在21世纪的今天,正在成为全球共同遵守的知识准则和价值定律。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中国人,对这个知识准则和价值定律的认知,有着我们自己的路径。《尚书·尧典》里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九族”制通过“克明俊德”把散漫的个体血缘亲属和谐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把一姓和百姓和谐成一个整体;再然后,把国与国和谐成一个整体。

  怎么样才能和谐成一个整体呢?第一,由内及外,从自家做起。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二,九族、百姓与万邦三位一体,和谐共荣。第三,和而不同,寻求九族、百姓、万邦之间的共性、共识,建设命运共同体。

  所以,我认为儒家的思想观念,是内外贯通,四海兼用的。这样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从上古时代开始,就带给我们中国人一种能力,即与他者对话的能力,以及与他者和谐共荣的能力。周恩来总理当年参加万隆会议,上台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来交朋友的,不是来吵架的”。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的中国人,都是这样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把这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到我们文明的对话上来,我们的对话才会有好的基础,才能使对话有效进行。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西方的文艺复兴一样必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力量。这个时代背景也显示了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必要性。光明日报也将积极地参与像尼山论坛这样的有益的各类活动。

  叶小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在世界文明对话的舞台上,中国的声音现在还比较弱,中国的“话语权”还比较少。正在筹划中的“尼山论坛”,是中国自己来搭建一个世界文明对话的舞台。

  我曾问当年作为中方加入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的龙永图,中国为何要加入世贸组织?他打个比方说,一个农夫挑担菜上市,可以卖了就走。但渐渐生意做大了,就要摆个菜摊,进而就要开商铺,开超市,就要去了解和遵守市场规则,并争取和保护自己的权益,因而就必须加入这个市场的组织。今天,当中国的贸易出口已居世界第一,那我们的文化呢?中国文化不“走出去”,中国在世界上就只能永远是“提篮小卖”的农夫。

  中国文化拿什么“走出去”?要有外壳、有载体,更要有内核、有神韵。这个内核和神韵,最基本的,第一,中华文化的基因里,总有一股“君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天下情怀。第二,和谐理念。在世界三个比较突出的文明中,西方文明崇尚自由,伊斯兰文明崇尚公平,中华文明则崇尚包容,并由此形成了和谐至上的价值观。

  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录音整理:罗容海)

  链接

  尼山论坛,全称“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是以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命名,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目的,以学术性与民间性,国际性与开放性相结合为特色的高端国际文化学术交流平台。首届尼山论坛将于9月26日-27日在山东曲阜尼山举行,就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开展对话,为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携手共建新型世界文明关系做出努力。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0-05-31 05:05:4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阮仪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遵守世界共同原则
下一条: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
   相关链接
·[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5月21日: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
·[巴莫曲布嫫]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际文化政策之演进:事件史循证研究·古道尔、阿祖莱:“对自然的侵害正在加剧健康危机”
·[叶舒宪]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胡玉福]非遗保护标准与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与调谐
·[巴莫曲布嫫]“丝绸之路”作为方法·[劳拉简·史密斯]反思与重构:遗产、博物馆再审视
·[施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内在矛盾·奥德蕾·阿祖莱:在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国际日的致辞
·[董晓萍]女性的社会发展及其文化多样性·法国民间艺术节:推动文化多样性 促进族群间交流
·七个创意经济项目获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国际基金(IFCD)支持·[彭栓红]云冈石窟造像的鲜卑特色与文化多样性
·法国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多重举措·专题║ 《西北民族研究》:“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
·[朝戈金]“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化进程与文化多样性” 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巫达]舞蹈、象征与族群身份表述·文化表达多样性面临数字化挑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