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毕摩文化与国际彝学
——彝族学者巴莫曲布嫫访谈录
  作者:中国民族报记者 巴莫曲布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2-12 | 点击数:10151
 
 
──国际彝学发展格局中的“毕摩文化”研究
 
中国民族报:作为本土宗教祭司,毕摩们世代传承的文化大多与彝族的民间信仰和仪式活动相关。那么,在宗教与文化的关联中,如何认识毕摩文化在国际彝学研究中的特殊价值呢?
巴莫:纵观世界文化史,从希伯来文化到伊斯兰文化,从印度文化到中东上古文化的苏美尔──巴比伦──埃及文明,从中国本土的道教文化到东亚文化圈的佛教禅宗,从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到傣族的贝叶文化……无不与各自所属的宗教体系发生联系。这便印证了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一个古老文明的演成,往往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及其文化创造和传承相伴而生。彝族毕摩文化作为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独特案例,也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间的某种共通性。因此,毕摩文化也就有了宗教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学,乃至文字学、文献学、天文学、医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这在当代国际彝学的跨学科整体格局中也是不难理解的,比如从事相关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大都来自不同的学科,而大家往往都有一个普遍的学术认同,那就是研究彝族问题必须认真面对毕摩文化的历史定位及其在传承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中国民族报:去年8月,第四届国际彝学研讨会在在毕摩文化的故乡──四川凉山州美姑县举办。据悉会议的主题是“二十一世纪的毕摩文化、传统知识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那么,目前“毕摩文化”在国际彝学的发展格局中处于怎样的一个位置呢?
巴莫: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基石。时至今日,毕摩文化依然以其鲜活的生命力传承在广大彝族地区的乡土民间,其古老而独特的人文传统是独具生命情态的民族文化遗产。正因为如此,许多彝学研究者都认为,不了解毕摩及其文化传承就谈不上理解彝族的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在一百多年的国际彝学格局中,毕摩及其文化传承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有一个由隐而显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集中关注毕摩文化及其在当下彝族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这些年,适逢我国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历史契机,毕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第四届国际彝学研讨会的中心议题,也是应运而生。可以说,随着国际彝学的发展,毕摩文化也将在国内外学者的不断深拓中,打开更为广阔的学术空间。(本报记者)
(本文原载《中国民族报》2006年3月24日第九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他山之石:对话纽约州艺术委员会民俗部罗伯特·巴龙
下一条: ·新春话民俗──专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
   相关链接
·“第五届国际彝学研讨会”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巴莫曲布嫫]语言的魔力:凉山彝族咒经的意义指归
·[卢万发]毕摩文化与彝族教育关系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