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童庆炳]中国叙事文学的起点与开篇
——《左传》叙事艺术论略
  作者:童庆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08 | 点击数:12677
 

  三、《左传》叙事的“视角”

  故事的内容即情节有了,怎样讲也确定了,就产生一个由谁来讲的问题,一个故事由不同的人来讲,关系到看这个故事的视角,视角不同,所见的也就不同。视角的叙事特征通常是由人称来决定的。《左传》的叙事视角有什么特点呢?

  当然,按照一般的叙事学理论,立刻就会说《左传》是按照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述的。这当然没有错。问题是《左传》的第三人称视角与别的叙事文学的第三人称视角又有何不同。《左传》叙述人是史官,其叙述视角是史官的视角。《左传》的作者是不是孔子提到过的左丘明,众说纷纭。本文不讨论这个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都有史官,编写历史就是这些史官的任务。《左传》是根据《春秋经》编写的,肯定是当时鲁国的史官的作品。在《左传》中经常出现“不书,不以告也”。原来,鲁国史官所写的历史,是由各诸侯国通报而来,如果事情发生了,别的诸侯国没有通报,并不了解情况,就只能“不书”了。这些地方明显地说明《左传》作者是鲁国史官。

  史官的叙述视角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史官的口吻问题。这种口吻使叙述处于“真”与“幻”之间。诚如有的学者所言:“中国史书虽然力图给我们造成一种客观记载的感觉,但实际上不外乎一种美学上的幻觉,是用各种人为的方法和手段造成的‘拟客观’效果。”[10] (P15)《左传》的叙事人是史官,用史官的口吻来叙述,中间又有如“不书,不以告也”的声明,所以读者误以为这是完全真的。实际上《左传》只能做到大体的真实,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真实。《左传》所写的许多对话是在密室和睡房中进行的,史官并不在场,他何以能知道,而且还知道得那么详细,这是不可能的,完全是推测出来的虚构之词。不过,《左传》这种在“真”与“幻”之间的状态,提供了生动、丰富的内容,也因此它才有文学价值。

  第二,史官写史的价值取向问题。中国的史官与他所服务的君主是什么关系呢?是否可以说史官都是君主的附庸,完全没有独立的观察和客观的写作态度呢?或者反过来,是否可以说史官书写历史完全是秉笔直书,对于当权者完全没有阿谀奉承的可能?根据我们对中国古代史官文化的考察,中国古代的史官多数在“隐幽”与“直笔”之间。一方面,史官不能不顺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管理,看当时帝王将相的脸色是常有的事情,所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也说明了这一点。孔子是鲁国人,在《春秋》所记的两百四十年中,鲁国先后有五个君主被杀,一个被赶跑,这在当时是很不成体统的大事,但孔子删改过的《春秋经》,竟然全部隐去,一字不提。为什么孔子要这样做,因为他不能不照顾鲁国君臣的意见和面子,不能不笔下留情。另一方面史官又有“贵信史”的职业意识,不但不能事事皆隐,有时候还要有独立精神,秉笔直书,“按实而书”,以求揭露事实真相;在“直笔”不可能的情况下,也要用“曲笔”委婉地透露出事实的真相来,与当权的君臣拉开一定的距离。概而言之,中国古代史官的叙述视角处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

  《左传》作者的情况大体上也是如此。首先,作者在叙述的时候,力图与当权者的意识形态保持距离,尊重事实真相,确有“贵信史”的一面。如宣公二年,有“晋灵公不君”一章,其中写到晋国史官董狐在赵盾的弟弟赵穿杀死晋灵公之后,就直笔书写:“赵盾弑其君”。赵盾找董狐去评理,认为他自己没有杀君,是他的弟弟赵穿干的。但董狐回答说:“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11] (P663)《左传》还引孔子的话赞美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11] (P663)由此可见《左传》作者赞赏“实录无隐”的态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又写了齐国史官直笔书写“崔杼弑其君”,结果被杀;史官弟弟照样续写,结果还是被杀。第二个弟弟又照样书写。其中谈到“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12] (P1099)可见,《左传》作者是赞扬和向往史官的秉笔直书精神的。或者说《左传》作者是持史官实录“信史”观的。在对具体事件的描写中,尽管《左传》作者是鲁国的史官,但也并非一味吹捧鲁国君臣。如在《晋楚城濮之战》中,对于鲁君在这一过程中的暧昧态度,采取客观的态度,其中写道:“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公(指鲁僖公)惧于晋,杀子丛以说焉。谓楚人曰:‘不卒戍也。’”[3] (P452)明明是鲁僖公派公子买去保护卫国,但在楚国打不过晋国的情况下,为了取悦于晋国竟然把公子买杀了,骗楚国人说,他驻守时间未满就想走,所以杀了他。作者不顾自己是鲁国的史官,不顾鲁僖公的面子,把他想两头讨好的态度如实写出来,这里不无讥讽嘲笑。其次,又不能不看到,《左传》作者写史的意识形态仍然是与当权君臣相一致的,他评价历史的标准主要是以天道、礼乐和仁义为政教标准,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规范,甚至还有“尊王攘夷”的正统观念,而这些标准、规范和观念又不能不影响他对事件的增饰夸张,对人物的“刺讥褒贬”。特别在那些细节虚构的部分,作者的标准、规范和观念作为一种视点所起的作用可能就更大一些。

  《左传》是一部不朽的历史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开篇,它对中国文学叙事发展的影响很大,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左传》是有意义的。

(本文刊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赵世瑜]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
下一条: ·[宁稼雨]女娲补天神话的文学移位
   相关链接
·第十七届亚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亚洲灰姑娘故事”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阿布都外力·克热木]撒拉族民间叙事文学的母题及口承性特点探微
·[林继富]推进中国民间叙事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建设·“东北亚民间叙事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亚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年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
·东北亚民间叙事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通知·[宁稼雨]《先唐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前言
·中日韩三国学者会聚临安共同探讨民间叙事文学保护·中日韩学者相聚临安 探讨民间叙事文学保护
·[王丽娟]元明民间叙事文本中关羽的另类形象·[刘成荣]瞽史、音乐与《左传》口传说
·[高小康]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深层结构 ·[万建中]禁忌民俗的式微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