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章启群]《月令》思想纵议
——兼议中国古代天文学向占星学的转折
  作者:章启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2-14 | 点击数:17202
 

  这里有两个系列:一是汉代流传的《周书》八卷71篇,孔晁作注,现存42篇,其中没有《月令》;一是《汲冢周书》十卷。《新唐书》同时记载二者,证明当时二者并存。《宋史》只存《汲冢周书》十卷。前述罗家湘先生认为,唐以后人将剩下的42篇孔注本与汲冢本参并为一,称为《汲冢周书》。但元代马端临引南宋晁公武说仍称《汲冢周书》十卷出于汲冢。说明宋代《汲冢周书》完整存在仍有可能。此外,《汲冢周书》的卷数一直多于汉代流传的《周书》,也没有任何记载说它的哪些篇目少于汉代《周书》。因此,完全否定《汲冢周书·月令》存在的根据还没有出现。而且,这也是至今发现《月令》最早文本的唯一可能。

  以上推论固然还缺乏充分的证据,但从逻辑和思想发展的线索来看,基本上是可以成立的。这样,《月令》文本成型至少在魏襄王或安釐王时代。那么它的上限为何时?

  现存《月令》中已有阴阳五行学思想,音律之学亦颇精致。可见西周初期不可能出现《月令》这样完整的作品。顾颉刚先生说:《月令》“把十二个月的天象、地文、神道、祭祀、数目、声律、臭味、颜色、政事、禁忌……一切按五行方式分配的,和汉人的《洪范五行传》相同。”而这一切都是受邹衍的影响。10胡适则明确认为《月令》是《吕氏春秋》采自邹衍的“禨祥度制”,他说:

  故我们用《月令》来代表邹衍的禨祥度制,大概是不错的。《吕氏春秋》采邹衍的五德终始论,不提他的姓名;采《月令》全部,也不提及来源,这大概是因为吕氏的宾客曾做过一番删繁摘要的工作。从邹子的十余万言里撷取一点精华来,也许还稍稍改造过,故不须提出原来的作者了。……更到后来,这分月的禨祥度制竟成了中国思想界的公共产业,《淮南王书》收作《时则训》,《礼记》收入《明堂阴阳记》一类,即名为《月令》,而伪造的《逸周书》又收作《时训解》,于是蔡邕、王肃诸人竟认为此书是周公所作了。从此以后,《月令》便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一部分,很少人承认它是秦时作品,更无人敢说它出于“齐学”了。11

  尽管胡适的看法没有证据,我还是大致同意他的推测:首先,《月令》与邹衍的关系应该非常密切;第二,《月令》的完整文本应当完成于战国中、晚期。但是,我不认为现存的《月令》文本完全是邹衍所作,它不可能是出于一人之手。因为,《月令》中的某些思想体现了上古中国最深厚、最原初的一种思想,源远流长,它的形成过程也是漫长的。

  二、《月令》与《夏小正》、《诗经·豳风·七月》

  现存描述四季物候和农耕生活的先秦文本,除《月令》外还有《夏小正》与《诗经·豳风·七月》。

  《夏小正》现存大戴《礼记》中,《隋书·经籍志》首次单行著录,注明戴德撰写,别出当在齐梁间。《夏小正》全书463字,文字古奥,错乱残缺不可避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小正》文句简奥,尤不易读。”现存戴德的《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忽视《夏小正》的价值。12当代专治“三礼”的沈文倬先生说:“《夏小正》一书(就其经文言)应与《尚书》《诗经》一样,看作是我国最古的文献资料之一;因它被收入《大戴礼记》中而贬低其价值是不对的。”他认为,“只要有部分真实,仍不实为研究夏后氏的重要材料。”13

  孔子曾主张“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论语·卫灵公》)“行夏之时”就是行夏代历法。《竹书纪年》语云:“帝禹夏后氏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颁夏时于邦国。”这说明有一种“夏时”即夏历存在并流传。此外,甲骨卜辞属于商代中后期,虽然没有明确农事季节的名称,但对于年月日与农事关系的记录描述已经相当精确,并且相当稳定。可以推论,在这种比较成型的历法之前应该有一种更原始、更简易的历法。夏历的存在应该是不容置疑的。

  《礼记·礼运》记载:“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郑玄注:“得夏四时之书也。其存者有《小正》。”《史记·夏本纪》云:“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沈文倬先生认为,杞国是夏后裔,夏代的历法在传说中保留一些下来,到春秋时始被录成书,这是可能的。战国中叶,这类书大多被收入“记”中。“记”是当时儒者阐述前代政典即《经》的著作,后来汉儒加一“礼”字,为《礼记》。《礼记·夏小正》很可能保留了一些夏代的历法材料。因此,沈文倬先生明确肯定《夏小正》是《月令》的前身或源头:

  后来的《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等书所反映的事物更多,更为系统,都是《夏小正》的发展,只是由于当时已经进入阶级社会,本来由公社抽出一些人担任的职务,到次变为皇帝的明堂布政。14

  许倬云先生说:“以《夏小正》与《礼记》中的‘月令’对比,前者代表了朴素简单的原型。《礼记》‘月令’之中,颇多插入战国时代的资料;因此,‘月令’中的岁时行事,不能作为西周生活的依据。”15陈遵妫先生说:“《夏小正》相传是夏代的历法。……尽管这书作于西周至春秋末叶之间,也可能为春秋前期杞国人所作或春秋时居住在夏代领域沿用夏时者所作,但其中一部分确信是夏代流传下来的。”他认为,《夏小正》根据天象、物候、草木、鸟兽等自然现象,定季节、月份,还记有各月昏旦伏见南中的星象,并指明了初昏斗柄方向和时令的关系,这可能是后代每月斗建的起源。16

  李学勤先生也认为,由戴德最后编订的《夏小正》极可能依据夏代传下的历法(夏时)。他说:

  可见从晚周到汉代,人们都认为《夏小正》确与夏代有关。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丰富物候知识的著作”,是合乎实际的。……其经文不会像一些学者所说的晚到战国时期。17

  冯友兰先生则认为《月令》来源于《夏小正》和《管子·幼官》。18

  先让我们节录其中一个月,直观地了解一下《夏小正》:

  三月:参则伏。摄桑。委杨。羊韦(原为一个字)羊。糓(原字中“米”为“虫”)则鸣。颁冰。采识。妾子始蚕,执养宫事。祈麦实。越有小旱。田鼠化为鴽。拂桐芭。鸣鸠。19

  其中内容包括:

  物候:摄桑(桑叶嫩,聂合未张),委杨(杨树茂盛),羊韦羊(羊相逐),糓(蝼蛄)则鸣,田鼠化为鴽(鹌鹑),拂(击)桐芭(葩),鸣鸠。

  气象:越(于时)有小旱。天象:参则伏(隐藏不见)。

  农事:采识(即蘵,一种草),妾(蚕妾)子(女子)始蚕,祈麦实。

  政事:颁冰(分冰给大夫)。

  可见《夏小正》不是单纯的关乎四季日月星辰的运行历法,它把天候物象与农业生产联系起来,通告什么时候适宜和不适宜各种农业工作,与农政相关,像是农书。这一点正是它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清代学者王筠解释《夏小正》的“正”字,以为是“政之古文,非正朔之正”。20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人文与社会 2012/11/1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美东:中国古代历法概说
下一条: ·[章启群]《月令》思想再议
   相关链接
·薛梦潇:《早期中国的月令与“政治时间”》·[胡司德]早期中国的饮食“月令”:秋食麻与犬,冬食黍与彘
·[章启群]《月令》思想再议·陈美东:中国古代历法概说
·[朱承]《礼记·月令》的自然、生活与政治·[刘海鸥]《月令》的生态保护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法律
·[王锷]《月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其成篇年代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