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河西]孙悟空从哪里来
  作者:河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9-09 | 点击数:9219
 

  孙悟空开始是一种水怪?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禹治水时降服了水怪无支祁。这极可能被《西游记》的作者加工成孙悟空;李肇《唐国史补》中,有渔夫从水中打捞铁锁,结果从铁锁上跳出一只大黑猴,然后人们称这只大黑猴为无支奇;《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引《戎幕闲话》,唐代宗永泰年间,楚州刺史李汤听说渔夫们在龟山下的水中发现了一个大铁锁,就命人用牛拉的办法将铁锁打捞出来。铁锁刚一出水,原本风平浪静的水面就变得波涛汹涌。有一个长得像猿猴的怪兽,有五丈那么高,跳上岸来,竟硬生生将牛拉入水中。后据李公佐说,在《古岳渎经》中此兽名叫“无支祁”,这几个猴子与水的传说很相似。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发现,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中曾说无支祁是孙悟空的姐妹,既然是姐妹,有着亲缘关系,那么是否就可以判定孙悟空一开始也是一种无支祁似的水怪?所以鲁迅下了结论:“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于是禹伏故事随以湮昧也。”

  除了杨景贤的杂剧将孙悟空说成水怪外,在各个版本的《西游记》中,孙悟空都不是水怪,而是个降龙伏虎的英雄。从《西游记》的主旨来看,塑造孙悟空这样一个人物,最初并非要扰乱这清清朗朗的世界,而是为了让世界变得安宁。要完成这一重任,第一步就是让自己浮躁的心安定下来。《西游记》第五回有诗:“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猴子象征着我们跳动的心,即所谓的“心猿意马”。这一说法后被广泛使用。心猿意马,则内心翻江倒海。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也可被视为人内心物欲横流的象征。传说能降伏水怪的英雄往往无欲无求。在这些英雄中,就有一位僧伽和尚。他是西域何国(康居)人,唐高宗时到中国治水,圆寂后被奉为泗州和尚、泗州大圣、僧伽大师。这位和尚被委以治水大任,很可能是因为他的无欲无求。另一位能降伏水怪的英雄是居于海上的观音大师,民间传说中,他的化身就是僧伽。在民间信仰中,观音信仰和僧伽信仰常被混淆。僧伽与无支祁的故事混合后,又演变成了泗州大圣降水母的故事。王象之《舆地纪胜》说僧伽降水母,也许是观音故事的一种民间化演绎。

  抑制欲望、学会定心,也是《西游记》中孙悟空要上的第一堂课。第四回玉帝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并在蟠桃园的右边建了齐天大圣府,府内设二司,即安静司和宁神司。托名李卓吾的批评者(更多的人认为是叶昼)旁批道:“安静宁神,四字可味。”在回末的总评中,他又写道:“若能安静宁神,便是齐天大圣;若不能安静宁神,还是个猴王。”猴子的好动被认为是一种罪过,但它并不是不可克服的。

  从印度的哈奴曼神猴而来?

  英国汉学家杜德桥(Glen Dudbridge)发现,猿猴角色在文学和宗教史上具有两个完全不同的传统。文学上,猿猴是妖精形象,需要二郎神或哪吒来压制;宗教上,特别是在佛经中,猿猴亲近于佛教。在《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中,比丘婆须蜜多爬到树上学猕猴叫,引来了八万四千只金色猕猴。

  宋朝刘克庄《释老六言十首》(其四)中有“取经烦猴行者”的诗句,这是猴子参与到取经的记载;明李祯《剪灯余话》卷一的《听经猿记》中,有个叫袁逊的猴子,穿袈裟修行;《大唐西域记》卷四秣菟罗国及卷七吠舍厘国中,有猕猴向如来献蜜的遗迹。由此可见,猴子与佛教有深厚的渊源。

  在产生佛教的古印度,有神猴哈奴曼(来自神话《罗摩衍那》)的传说。哈奴曼是猴子国的军师。罗摩兄弟寻找悉多时来到猴子国,并帮助猴王赶走波林。为报答罗摩兄弟,哈奴曼帮助罗摩杀死罗刹王和罗刹女,抢回悉多。

  从故事表层来看,哈奴曼与孙悟空有着相似之处:

  其一,哈奴曼帮助罗摩杀死罗刹王和罗刹女,抢回悉多。这个故事可视作是《西游记》中“铁扇公主”故事的原型,因为《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被认为是罗刹女。此外,哈奴曼被认为是风神的儿子,而孙悟空也常常携带巽风。哈奴曼与孙悟空都通风神。

  其二,哈奴曼的嘴发红,牙齿和爪子如金刚石般坚硬。他能够让自己的身体增长,像须弥山、曼多罗山那样高。《西游记》第三回孙悟空从龙宫归来后,他口似血盆、牙如剑戟,能将金箍棒和自己的身体都变得奇大无比。哈奴曼和孙悟空都能任意变化身体,神通广大。

  哈奴曼和孙悟空颇有相似之处,这一点为大多数《西游记》研究学者所认同。但杜德桥认为,如果仅仅因为它们两个形象有相近之处,就认为哈奴曼影响了孙悟空,这个结论过于草率。它们也可以是一个母题的分支。

  从故事内涵上看,哈奴曼与孙悟空有着相异之处:《罗摩衍那》中,有海神帮助猴兵架桥渡过楞伽岛的故事。而在泰国人的《罗摩衍那》中,哈奴曼的尾巴变成了一座桥,帮助猴兵渡过大海。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这个故事是深沙神变作跨海大桥。只有在泰国人那里,哈奴曼原本所使用的三叉矛变成了棍棒,这和孙悟空的金箍棒相似。需要注意的是,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他经历了几次蜕变。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博览群书》2012年02月0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王铭铭]继承与反思
下一条: ·[潘艳勤]布岱人的“廾桥”仪式与“不落夫家”
   相关链接
·[林继富]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讲座预告】林继富: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北大,2018年4月21日周六16:00)
·[陈晓明]孙悟空形象中的大历史·[林继富]创新民间故事传承:一起到走马镇品茶听故事
·印度教猴神哈奴曼塑像亮相西安 或为孙悟空原型·王学泰:宋元“水浒”故事的传承与演变
·十问中国动漫:孙悟空为何如此孤独?·[刘守华]故事村与民间故事保护
·[林继富]民间叙事传统与故事传承·[林继富]《民间叙事传统与故事传承—以湖北长阳都镇湾土家族故事传承人为例》后记
·[林继富]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与反思[1]·[林继富]国外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与反思[1]
·民间叙事传统与故事传承——以湖北省长阳都镇湾土家族故事传承人为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