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20 | 点击数:11847
 

《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萧放著,中华书局2002年3月出版。15·6万字。

内容摘要

  本书是对中国传统岁时节日民俗进行系统探讨的著作,它属于历史民俗学的范围。岁时节日作为民众时间观念的具体体现,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了真正理解岁时节日的本质及其传承变异情形,本书分溯源与鸟瞰两部分对岁时节日民俗进行了较全面地论述。
  溯源篇中利用历史文献、考古及民族志资料,对中国传统岁时观念的起源与岁时节日的早期形态进行了辨析,着重探讨了汉魏时期岁时节日体系的形成及其文化特征。认为汉魏以前的岁时观念除了有较强的自然属性以外,它还有着浓郁的原始宗教性质与王权政治性质;汉魏时期是中国民族文化融铸的重要时期,民众岁时观念虽然部分地传承了上古的岁时观念,但其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岁时信仰中的世俗性质增强,岁时中的政治性质逐渐转向了社会规范的性质。汉代中期以后岁时节日体系开始形成。汉魏岁时节日的文化特征有如下三点表现:第一,汉魏时期时令祭礼转向节日祭祀,岁时禁忌逐渐演变为岁时节庆;第二,岁时节日中家族伦理精神凸现;第三,节日纪念意义的初步形成与节日神话传说的兴起及历史化。结论是汉魏以后的岁时节日有着与上古岁时不尽一致的意义,它侧重于对社会生活的调节。
  鸟瞰篇对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作研究性的评述,在岁时节日民俗的事象背后寻找它们的文化理路,以说明中国岁时观念的本质特性。自春节开始,直到腊日结束,一个节日一篇文字,在具体的节俗论述中,将民间的信仰、传说、仪式、社交娱乐、饮食等习俗因素融为一体,从而使岁时节日的民俗意义得到更鲜明、更生动的体现。
  全书计有20万字,图片若干幅。

目 录

  溯源篇:
  一、上古岁时观念初探………………………………………………………1
    原始岁时观念的萌发……………………………………………………1
    上古岁时观念的文化特性………………………………………………2
  二、汉魏民众岁时观念与岁时节日体系……………………………………15
    汉魏民众岁时观念的传承与变化………………………………………16
    汉魏岁时节日体系的出现………………………………………………24
  三、汉魏岁时节日的文化特征………………………………………………40
    汉魏时期时令祭礼转向节日祭祀,岁时禁忌逐渐演变为民俗节庆…40
    岁时节日中家族伦理精神凸现…………………………………………41
    节日纪念意义的初步形成与节日神话传说的兴起及历史化…………43
  结论……………………………………………………………………………47

  鸟瞰篇
  一、春节与传统社会的时间意识……………………………………………48
  二、“闹元宵”——元宵节俗的文化精神…………………………………52
  三、追寻一个逝去的节日——社日民俗的文化阐释………………………57
  四、祭墓与踏青——清明节与中国人的家族情怀…………………………64
  五、“四月八,拜菩萨”——传统节俗与佛教文化………………………68
  六、南北民俗的交融复合——端午习俗形态分析…………………………71
  七、七夕节俗的文化变迁……………………………………………………76
  八、亡灵信仰与中元节俗……………………………………………………79
  九、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82
  十、菊花酒·茱萸佩·长寿节——重阳节俗漫话…………………………87
  十一、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91
  十二、冬至大如年——冬至节俗的传统意义………………………………95
  十二、醉司命——祀灶与民间信仰…………………………………………99
  十三、腊鼓鸣 春草生——腊日民俗的时间意义…………………………103
  余论:古今节日的比较与思考………………………………………………107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CFN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山曼]《流动的传统:一条大河的文化印迹》
下一条: ·萧放:《〈荆楚岁时记〉研究——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游红霞]妈祖文化与郑成功文化的谱系交融及其对两岸民众认同的影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