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裴秋菊 毛俊玉]源生坊:文化生死结的昨昔与今日
  作者:裴秋菊 毛俊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9-05 | 点击数:12873
 
为了留住老艺人珍贵的演出资料,刘晓津发挥了纪录片导演的优势,定期到乡下给艺人拍片和整理民族歌舞曲目。一旦有了社会资助,源生坊还会组织艺人到云南各村寨演出。刘晓津希望“在一两百个看热闹的人中,会有一两个小孩喜欢,跟着艺人们学习”。
“试一试”成为刘晓津的理念。源生坊到底会走向何处、能走多久,她没有做出一个规划蓝图。“我并不敢承诺什么,我跟各位民间艺人说,老师们,我们在一起也只是试一试。”刘晓津略显无奈地说道,“但试一试总比不试好。走不好,大家退回去,生活还是照样过下去。”源生坊的老艺人并没有因此对刘晓津进行任何指责,她说她感到很欣慰。
在刘晓津看来,田丰留下的最大财富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民间艺人,他们至今仍然十分活跃,包括有“中国民歌王”之称的李怀秀。源生坊的老艺人后宝云说:“我现在懂得了民族文化的解体等同于民族的解体,我想把田丰老师的事业继承下去。”
对艺术家而言,能去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出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2005年10月,源生坊的民间艺人在肯尼迪艺术中心登台演出。天然淳朴的歌声和未经雕琢的舞蹈为美国人打开了另一扇文化之门,他们难以想象人类文明进程中竟产生了如此让人惊奇的歌声和舞姿。演出结束后,美国观众站起来,用长达六七分钟的掌声和欢呼声,向源生坊的民间艺术家表示感谢。那一次出国,源生坊在美国东部7个州巡回演出30天。
而赴美演出是源生坊组建后的第一次正式演出。传习馆的民间艺人历经解散的痛苦和迷茫,最终又将命运捆绑在一起,唱出了心声与过往,而这次演出也让人们对源生坊刮目相看。
对于源生坊来说,缺乏资金是个大问题。两年前,源生坊陷入困境,刘晓津打算向当地政府寻求帮助,身边的朋友们建议她不要寻求这个资助,因为有些民间组织保护文化很有成效,结果政府给他们钱,开始管束他们。不到一年时间这个民间组织就散了。刘晓津听完朋友的讲述后恍然大悟,咬牙渡过了难关。“我到现在都没敢跟主管部门和领导打报告要钱,没钱的时候我们不花钱或者花我自己的钱。”刘晓津告诉本刊记者。
在刘晓津最困难的时候,有个企业家想投资文化项目,两人约好见面谈。“刚开始他滔滔不绝,谈了半天,后来他说民间艺术不是艺术,那只是一个群众的活动。我张口结舌,不知道说什么。”刘晓津冷静地想了几天,以为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有误。后来她确认自己的想法没错,“民间艺术是艺术,由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演绎的歌舞甚至还是精品艺术;在农村,有很少数的人一辈子追求和演绎这种艺术,这些人就是民间艺术家。”
2005年至今,香港的张颂仁先生为源生坊提供了资助,但没有给刘晓津任何附加条件。刘晓津动过与政府合作的念头,也尝试与企业家合作,也计划过向基金会寻求帮助,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止步。她相信自己的努力,她相信民间艺人能学会自救。朋友说她是个实干家。“我们自己去学习,拿到了演出经营许可证,所以我们成立了公司,开始卖票,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刘晓津说道。2008年,创库源生坊小剧场建立起来,为民间艺人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舞台。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在源生坊工作属义务劳动,刘晓津自称自己是个志愿者。这些年她没有再为云南电视台工作,而至今都是电视台给她开工资。她从内心感激电视台给予她的支持。“我曾经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纪录片人,没想到后来我从一个专业纪录片人变成万金油,到处牵线铺路搭桥,帮着人家跑腿,真的是打杂的。”刘晓津如此概括自己当前的“工作”。
“源生坊要呈现给大家的是最淳朴纯正的民歌和舞蹈。”这是刘晓津的目标。在大家眼里,她早已经是个“学者”,她的思考来源于实践。在极个别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变成了空洞和声势浩荡的活动。2006年,刘晓津到云南某个地市州看原生态的火把节,但整个过程让她悲喜交集。原生态火把节被打造成比赛,有评委评分。比赛规定,服装要统一整齐,男人的服装一律为军裤、白球鞋和白手套。刘晓津看到了戴着白手套跳“野蛮的大刀舞”的场面。“这样的做法扼杀了最生动的民间文化,搞得像个课间操,我看完之后很气愤。”刘晓津说道。
“我并不是一个音乐人,我也肯定不是学者,我只是一个社会工作者,一个帮民间艺人找到一条路的组织者。在我的职责范围内,我要做的是,先让少数民族天然的声音传下去。我给自己的定位是,首先是抢救和传承。”刘晓津对自己该做什么非常清醒和明确。
在源生坊小剧场,纪录片《田丰和传习馆》总会隔三差五播放给前来参观考察的各种人士观看。2011年6月28日,田丰逝世十周年前一天,在刘晓津策划的系列活动中,观看完整版的《田丰和传习馆》是开篇之作。“保护经典传统文化的事不是你来做的,是人民来做的。”《田丰和传习馆》里一位文化馆馆长出于好意对田丰说道。十多年过去了,田丰和传习馆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事业却没有止步。在很多人眼里,刘晓津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
“只能说,我们还怀揣一点理想。我必须思考和解决问题。纪录片是我的梦想,在完成纪录片这个情结当中,我碰到了田丰和传习馆这么动人的事情,并且记录下来,我觉得三生有幸。我心存感激,其实,我这一辈子某些方面已经足矣。”刘晓津在一次采访中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源生坊从2004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7个春秋。源生坊靠自己一步步摸索走到今天,每一步都让人心生敬畏。虽然做了一些事,但刘晓津常常会想,田丰以及民间艺人还有她的努力到底会有什么用?她意识到,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想要挽救那些弱势的濒于灭绝的“声音”,就其根本来说很像堂吉诃德与风车作战,但是不忍于看到田丰先生付出生命所点燃的火种就这样熄灭,刘晓津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本文原载《文化月刊》2011年8月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剑川石宝山歌会还能唱多久
下一条: ·[廖杨]族群与社会文化互动论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
·[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张筠]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俗学主动:传承、实践与现代性
·[张洁]体验式传承与具身化技艺·[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杨雪]拉祜族芦笙舞的文化特性及其现代传承保护·[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谢晨]红间绿花团锦簇:滩头年画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