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藏传佛教觉囊派“梵音古乐”流传千年不绝
  作者:庄春辉 摄影/报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08 | 点击数:14466
 

沐浴佛恩

  濒危状况令人担心

  “觉囊梵音古乐本身是僧侣修学的千年传承法门,梵音古乐的旋律是智慧与慈悲的表现,本身就有加持力。无欲才能得其妙,以无我忘我的状态感受天籁,启迪心智。觉囊梵音古乐的展示一如僧侣日常进行的法事、功课,是平静、自然、舒畅的生命状态,所要表达的是生命内在最本质的心境与慈悲,听者勿从中期待‘情绪流露、起伏转折’。千年以来,它唱诵的是自己,聆听的也是自己,不是为了展现什么,而是互为道场、互为主源,在神圣的状态、氛围中净化、启迪、提升自己的心智,展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便是千年来梵音古乐修学者和实践者的禅定修行状态。修行者都能够在梵音古乐中培养自己正面的情绪,发现自己内心的本来灵性,通过训练使自己生命的正气得以净化、提升、超越,唤醒久违的文化记忆,重新开始与道的果位契合、与生命的果位契合、与本尊的果位契合、与觉囊文化脉象的果位契合。” 觉囊梵音古乐代表性传承人嘉阳乐住法主如是说。

  雪域藏地同胞千百年来都以出门看藏戏和听“梵音古乐”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文化生活方式。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时尚化和现代化,觉囊“梵音古乐”逐渐被边缘化并濒危。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式微,导致一些年轻人认为“新音乐”才是科学、时尚、完美的,而觉囊“梵音古乐”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封建、落后、守旧的,因此对其妄加排斥,使其文化生存空间每况愈下。

  保护行动有声有色

  壤塘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方针,不断加大传承和保护觉囊文化的力度。他们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打造品牌、树立品牌、宣传品牌为主体,编制完成与东部四省市旅游项目合作方案和《壤塘县旅游二次创业实施方案》,成功举办了两届觉囊文化研讨会,提出了合力建设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形成以时轮立体大坛城、大万佛塔、大藏经阁、永乐大藏钟、大黄财神、梵音古乐等为文化标志和兼具朝拜、体验、娱乐、休闲、度假、消费功能的“国际觉囊文化中心”,将藏传佛教觉囊文化与黄财神文化综合配套朝圣旅游发挥到极致,进而拉动整个觉囊文化中心及文化产品的升级。中壤塘是“藏羌文化走廊”旅游的目的地,藏羌文化走廊已经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随着藏羌文化走廊项目的落地生根,必将有力地促进双边或多边文化互动,加之,中壤塘的中观它空经论、时轮金刚密乘、时轮金刚乐舞、觉囊梵音古乐、木刻经书雕版和建筑、佛塔、佛像、灵塔、坛城、唐卡、法器、壁画、经堂、佛骨舍利、高僧顶骨舍利等均充分体现了这个昔日“小西藏”的佛教文化韵致和觉囊文化特质。

吹打乐展示

  活态传习雪域藏地近千年的觉囊“梵音古乐”展示团一行25人, 应中华文化促进会邀请,在觉囊派第47代法主嘉阳乐住金刚上师率领下,于2008年10月30日启程赴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音乐学院进行为期12天的展示和交流,受到专家和学者高度的关注,扩大了觉囊“梵音古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中华文化促进会还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了梵音古乐艺术座谈会,探讨了保护与振兴觉囊“梵音古乐”的路径与成果,增强了海内外佛乐爱好者保护觉囊“梵音古乐”的自觉意识。

  以“音声佛事”为重要特征的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觉囊派“梵音古乐” 展示团一行32人,应中华文化促进会邀请,在嘉阳乐住金刚上师率领下,于2009年12月8 日开始,先后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东南大学四牌楼礼堂、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厅、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浙江音乐厅、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西安音乐学院学术厅、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等7大城市8所高等艺术院校,进行了为期25天的巡回展示和交流,获得圆满成功,进一步扩大了觉囊“梵音古乐”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在2009年12月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秘书长张玉文、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周广平、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泽波和嘉阳乐住金刚上师先后接受了凤凰卫视、广州电视台、南方日报等媒体的采访。

  王石说:“此次我们组织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次音乐会,而是非物质文化的展示,觉囊派梵音古乐既是中国藏传佛教觉囊派的文化遗产,也是当地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信仰的一种方式,而且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我们这次为什么把它放在高等艺术院校展示和交流,就是许多音乐学家认为觉囊梵音古乐可能是今天能够听得见的最古老音乐,由于没有录音的条件,许多传统古老音乐在传承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比之下宗教音乐的传承可能还保持着原有的风貌。所以,把觉囊‘梵音古乐 ’称为‘中国音乐活化石’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这次展示不但生动体现着汉藏文化交融,而且也体现着中华各民族的团结与相互尊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文化报 2010-01-05

上一条: ·[李祥林]释比·羌戏·文化遗产
下一条: ·[胡立耘]彝族原始性史诗《梅葛》的展演分析
   相关链接
·[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唐仲山]青海藏传佛教民俗文化圈的基本特征
·[宾秀英 青麦康珠]藏传佛教思想对藏族婚俗的影响·伏藏:被埋藏的秘密
·[唐景福 朱丽霞 牛宏]甘南、肃南地区藏传佛教的现状调查·国家宗教事务局:《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
·国家宗教局:藏传佛教寺庙事务不受境外干涉·[张长虹]吸收与创新:藏传佛教艺术的形成过程
·[嘉木扬·凯朝]蒙藏佛教关系研究·[刘守华]藏传佛教与《尸语故事》
·擦擦──璀璨藏文化的缩影·青海:格萨尔王之剑在藏传佛教寺院公开展出
·[李茂林 许建初]云南藏族家庭的煨桑习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