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默默走向消亡的历史文化遗存:何为“适度利用”?
——乡士建筑保护采访札记之一
  作者:记者 韩乐悟   摄影/图:韩乐悟 吴力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4 | 点击数:9744
 

  “适度利用”难题

新叶村古建筑中的“牛腿”。韩乐悟 摄

 

  在新叶村口,和村民聊起古村保护话题,村民多是笑着说“保护好”。

  “好在哪?”他们的想法朴素又简单。

  一位腕挎竹篮卖石榴的妇女说,保护好了可以搞旅游。来的人多了,她的石榴能卖更多的钱。另一位在附近村庄办“农家乐”的女孩儿,跑到新叶,给记者留下电话号码时,不停地推荐她那里的“十里荷花”和好吃的点心。村民羡慕离新叶只有3公里的诸葛村。那里搞旅游,每年光门票收入就上千万。

  对古村未来,村民有村民的想象,专家有专家的思量,也有旁观者在默默注视。陈志华回忆说,当年建德市一位领导对他说“我不追求赚多少钱,就是要保存传统文化”时,他很感动。

  但是新叶保护下来,就像件珠宝被放到盒子里?要利用,又怎样才算“适度”?

  陈志华表示,旅游不是不可以搞,旅游是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活动。关键看怎么搞。

  在建德新叶村、在兰溪诸葛村,在许多村落的陈年老宅中,留守的多半是老人。一些古老的村庄,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空心村”。

  陈志华告诉记者,目前在古村落保护中,最难的是村庄的活力不够。“这在全世界都是个难题。它不是一个村子所能解决的,要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去解决。”他说,现在我们有一种盲目的解决,就是盲目地发展旅游。

  关于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谢辰生认为,还是要坚持文物保护法的原则,“保护是原则、是基础。没有保护就没有利用。”是否“合理利用”,一是看你的利用是否在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二是利用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哪个放在第一位?再者,即使你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没有严格保护,而是带来了破坏,那也不行。

  谢辰生赞成将旅游定义为“一种经济性质的文化事业”或“文化性质的经济事业”,“总之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

  记者获悉,新叶翘首以待的新区建设45亩土地指标已批复下来。当地领导表示近期将动手拆除新建房,争取让村民在新区过上春节。

  虽然新叶古村保护工程得到村民大力支持,但事实上,新叶前段的保护工作,最敏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触及,如拆除核心保护区“新建房”问题,如何更好地与村民沟通、让村民充分参与、制定公平政策、做到依法行政?这说起来容易,做好却比较难。

  记者注意到,目前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他们强调坚持“保护第一”;强调古村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永久性工程,必须让村民在保护中得到实惠,必须把保护工作制度化。

  谢辰生强调,遗产保护和改善民生都是政府的责任。要把两者统一起来,不能采取以开发代危改、以项目代危改的模式,“这样肯定要出问题,既不利于改善民生,又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

  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谢辰生总结出两句话:政府主导、公益性原则。“在这样的原则下,鼓励公众参与。”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毛昭晰指出,现在一些地方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就是把老房子拆掉,建许多新房子。新建筑等于新农村?“这是对新农村很片面的理解。”但他强调,在保护传统文化、保护古建筑时,首先要关心群众生活,这样才能得到群众支持。(来源:法制日报;本报记者 韩乐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网易 2009-10-23 01:28: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郭于华]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
下一条: ·[张志春]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相关链接
·[梅联华]构建科学有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贡嘎日噢》:关注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遗产
·阮仪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遵守世界共同原则·无锡人大:《无锡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在“发展”旗号下的人为破坏·专家:重塑牛郎织女传说 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