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揭英丽]客家山歌研究综述
  作者:揭英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13 | 点击数:19770
 
5.红色歌谣:周少玲在《浅谈苏区的红色歌谣运动》中,介绍了红色歌谣的运动概况、思想内容和特点,指出红色歌谣题材广泛、主题鲜明,具有鲜明的战斗性、革命性和群众性;张俊山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壮丽史诗——谈谈苏区的红色歌谣》中系统分析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和根据地人民大众口头创作的大量红色歌谣,指出红色歌谣真实地再现这一历史时期的革命进程,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又能给人美的享受;刘德、曾岚玲和刘茜莹在《客家山歌与中央苏区红色歌谣孕育关系浅析》中指出,客家山歌是红色歌谣的母体和原生态,红色歌谣是民间叙事抒情这一传统体裁政治转化和嫁接的直接结果,但红色歌谣仍不能等同于客家山歌,即使没有客家山歌也会有红色歌谣;王予霞在《区域文化视野中的闽西苏区诗歌运动》中提出,客家山歌的审美特性使歌谣能够发挥强烈的宣传鼓动作用,同苏区革命和建设所需要的政治功用性相契合,因此能被广泛应用,从而呈现出文艺与社会之间的诸种复杂、多向性的关系;她的另外一篇文章《赣南、闽西客家歌谣的现代化历史进程》指出,黄遵宪的“诗界革命”拉开了中国歌谣学运动的序幕,从此客家山歌被纳入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收集整理客家山歌使客家山歌步入文学的殿堂,土地革命时期赣南、闽西等地的客家歌谣再次清楚地显示了民间歌谣同中国歌谣学所建构的宏大叙事话语之间的密切联系,客家山歌已同中国革命的政治意图相契合,从而迈向现代化之途。
总之,专题研究对于山歌的渊源、思想、意象、艺术特色等方面的思考相当深入,特别是红色歌谣的研究为我们在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背景中展开民间歌谣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例证。
 
三、比较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不多。有研究宗教与客家山歌的关系的,比如谢高的《梅县地区的宗教音乐与民歌的关系》,从山歌与道教、佛教的关系入手,论证客家山歌对佛教和道教音乐的影响。有讨论作家文学与山歌关系的,比如陈胜林的《试论黄遵宪与客家山歌》,比较详细分析了客家山歌对黄遵宪的诗歌理论以及创作的影响;朱银锦在《客家民歌对黄遵宪诗歌创作的影响》中也认为黄遵宪受到客家山歌和客家童谣的熏陶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理论,客家民歌的风格使他的诗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样,郭延礼在《黄遵宪的“民歌情结”及其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中指出,黄遵宪作为我国近代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先驱,他的“民歌情结”使他主张写诗要情真、意真、抒发我之心声,他晚年的创作及其对“新体诗”(“杂歌谣”)的构想,也鲜明地受“民歌情结”的制约;相似的研究是对丘逢甲的考察,赖婉琴在《丘逢甲——台湾近代客家文学之祖》中认为,丘逢甲是台湾近代客家文学之祖,他写出不少具有客家山歌风味和客家乡土风情的作品,他的诗歌最能体现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还有谭子泽在《七绝、文人竹枝词与客家山歌》中比较了七绝、文人竹枝词与客家山歌,认为它们都是七言诗的形式,但分别属于雅文学、雅俗相撞文学和俗文学的三个范畴,从而品味雅俗文学之间的交融互动的有趣轨迹。再就是民歌之间的比较,比如蓝雪菲在《畲族音乐文化》中,探讨了畲族山歌与客家山歌的异同,揭示了族群文化的交流;李寿粦在《客家山歌与中外民歌的比较》中指出,客家山歌与我国其他民歌相比较,具有歌词通俗易懂、曲调音域较窄、使用地方方言衬词的习惯等特点,不同之处是客家山歌歌词结构严谨,曲式结构平衡,使用装饰音,有细腻、婉转、优美、真挚的感情风格,与外国民歌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李惠娟在《论太平天国歌谣与客家山歌》中则比较了太平天国歌谣与客家山歌,认为太平天国歌谣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带有文人创作的痕迹,客家山歌是源,太平天国歌谣是流,它的形式、风格、笔法和意境都体现了客家语言风格。实际上,与客家山歌可比较的对象还很多,对比研究有待加强。
 
四、传承研究
 
如何在当下发展和传承民间文化是一个学术焦点,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1990年,沙汉昆在《发展客家山歌的一些设想与实验》中就根据对客家山歌的调式、音阶、音域和结构的统计分析,从音乐角度提出对客家山歌进行扩展的设想;叶惠薇在《今日的客家山歌》中列举、介绍了今日客家山歌创作手法、内容、表演形式、唱腔等变化,认为这些不但没有影响客家山歌的风格, 反而使这朵山歌之花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康洪生、谢征在《论兴国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与赣南客家山歌音乐文化之传承》中提倡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赣南客家山歌音乐的传承,要注意开发利用和宣传,要培养更多、更好、更年轻的山歌手,要定期举行山歌演唱比赛或者山歌音乐文化节,此外,创作上既要保持原有的民歌风味,又要推陈出新;袁瑾的《赣南客家音乐保存与发展之刍议》指出了客家音乐日渐衰败的三个主要原因,提出赣南客家音乐保存与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市场化,去掉原有的僵化模式,抛弃封建迷信等内容,同时加强对客家音乐的教育;王芳和钟燕红在《关于赣南客家民间音乐创新的思考》中认为,客家在立体文化心态上时常面临着两难选择,客家地区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的合理化要求有新的音乐文化,赣南客家一是审美要更新,二是艺术观念要更新,三是技法要创新;赖剑明和王宇扬在《兴国山歌的传承与审美》中讨论了客家山歌的家族影响、师徒传承和竞赛刺激三种传承方式和审美愉悦、传播知识两种文化价值的认识,为兴国山歌的继承和发扬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张羡声和崔宝霞在《粤东北城市客家山歌的实录报告与思考》中报告了梅州城内客家山歌对唱、翁源县城“山歌集”和韶关市内“山歌会”的情况,提出采集和研究客家山歌的迫切性与呼吁的必要性;周凯模的《客家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论纲》是一篇理论研究,文章指出客家音乐研究从早期资料整理进入形态研究,又逐步提升到文化学层面的研究, 倡导在文化生态的整体结构中分析、比较客家音乐种种个案,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如何在自我传承教育与学校规范教育双重体制下寻找到客家山歌传承的道路。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 尹虎彬]2006年度史诗研究综述
下一条: ·[张红珍]近期中国建筑风水之科学与迷信争议综述
   相关链接
·[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胡琳遥]《白蛇传》传说研究综述
·[袁帅]孟姜女故事研究综述·[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
·[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史伟丽]近20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综述
·[包媛媛]电子游戏与神话转换研究综述·[毛巧晖]2018年民俗学研究动态一览
·[钱梦琦]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研究综述·[王维娜]“有情”与“无情”:长汀客家山歌主题研究
·[浩·桑布拉登德布]蒙古国民俗学研究综述·[王京]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日本民俗(学)研究综述
·[郑紫苑]传承与创新:人类学视野下的龙川县客家山歌剧团研究·[高书琴]《荆楚岁时记》研究综述(2000年-2016年)
·[黄泽]20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述评·[吴效群]民俗的三种属性及民俗学的三个研究方向
·[李雄飞 李院芬]客家山歌传说研究·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研究方向告
·[陈春勤]羌族释比文化研究综述·新疆——史诗的宝库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