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龙文]论传统知识财产权利的实现形式
  作者:龙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10-19 | 点击数:12095
 
 
三、我国保护传统知识财产权利的现实可能性
 
1、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国家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委员会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传统知识归属于中华民族全体成员所有,但由传统持有人占有和传承,国家和民族占有的传统知识应当说是一种特殊的国有资产,它所归属的中华民族同占有和传承它的传统持有人之间应当说是一种财产所有人与财产占有人的关系,因此,国家和民族持有的传统知识财产的经营和利用应当纳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
我国正处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按照《决定》的要求,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决定》还要求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制度。根据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从组织机构上实现了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分离。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已经、正在或将要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是处置国有资产的决策机构,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
2、受托营运社会福利服务设施的第三部门:上海罗山会馆[1]
罗山市民会馆是由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基金、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和罗山街道办事处(后划并归入金杨街道办事处)共同创建,上海青年会受托管理的一个集社区文化、求助服务、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社区功能为一体的市民休闲和社会交往场所。具体过程是,社会发展局提供自己管辖的公共财产,同时动员社会发展基金会捐赠主要设备,后又动员罗山街道办事处也提供它管辖的房产,在此基础上利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经营资金和管理资源,形成政府部门与社区行政组织、基金会和慈善服务机构多方共建的合作模式,并且用“管理委员会”这样的治理结构,将来自上述各方的资源整合在一个机构之中,从而产生了一个新型的非营利机构。
代表浦东新区政府的社发局在罗山会馆项目建设中无论是作为社区建设的规划者、新方式的倡导者,还是作为各方关系的协调者都起到了主导作用。社发局还是产权房和投资方,不过社发局与会馆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而是通过协议的方式将会馆委托给上海青年会独立管理并对会馆的运行进行监督,从而打破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走向社会共建、合同管理,能够以有限的政府能力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福利。
管理委员会是会馆的最高决策机构,根据委托方和受托方的协议建立,设立了《罗山市民会馆管理委员会章程》作为行动准则。管理委员会由社发局、社发基金、上海青年会、会馆所在地区负责人(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和社区市民代表组成,对会馆进行原则管理。该决策机构管理人员均不在机构(会馆)内领薪,并与为该机构服务、收取报酬的个人无亲属、亲戚关系。
罗山市民会馆这种第三部门组织形式的启发意义在于:
①将本来由政府部门或者准政府部门经营的公共资产交由具有公益服务传统的社会团体经营,这使得社区服务机构脱离行政体系,由向政府负责转变为向社区和居民负责,真正具有“社区服务”的意涵。
②建立了由社会各方人士参与的管理委员会进行监管,保障了机构营运的公益性质。
③机构人员不再具有政府工作人员的意味,增加了专业化的色彩,在个人知识、经历和理念中都更加接近社会服务对于人员素质要求。
有鉴于传统知识财产的社区集体共有性和保护对象专业化的特点,也鉴于目前我国第三部门的一些有效实践形式,设立专门的社会服务机构受托主张传统持有人的相关权利,应当说是必要和可行之举。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条: ·《梁祝》版权纠纷折射民间文学法律保护缺失
下一条: ·[龙文]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归属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环境可持续性——以“藏医药浴法”申遗实践为主线·[刘金龙 张明慧 张仁化]彝族生计、文化与林业传统知识:以云南省南华县为例
·专家:二十四节气在生活中“活着”用着才是真正保护·全面深入推进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
·中国古代有自己的一套传统自然学·[严永和]民族民间文艺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设计:评价与反思
·“换花草”:维系古老侗寨生育平衡的秘方? ·生物传统知识保护应跨入惠益分享阶段
·[吴汉东]传统文化保护制度的法理学分析·[石安洲]现代化进程中需要依法保护少数民族传统知识
·[严永和]我国西部开发中民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尹仑]以参与性实践推动云南传统知识保护
·王文章: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将有配套法规具体落实·WIPO成员国推进传统知识、民间文艺与遗传资源领域的工作
·国外拍花木兰大赚 传统知识遗传资源亟待立法·蒙医药:从马背行医到特色医疗
·[彭牧]医生的身体:中医知识的“体现”与多样性·WIPO总干事呼吁为土著和当地社区实现具体成果
·比较视野下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方式·传统知识介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