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罗苹]神话·天文历法·形而上学
——重估上古神话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价值
  作者:罗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31 | 点击数:4399
 

  三、神话—天文历法—形而上学:探寻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路径

  民俗学和人类学专家邓启耀认为,“神话中的宇宙模式,是将时间(春、夏、秋、冬四季,晨、午、暑、夜四时)与空间(东、南、西、北四方,扶桑、昆吾、昧谷、幽都四极),自然(太阳运行周期、星宿方位等)与人文(人神轮回的神界、阳界、阴界三界),神话(四方四季神的神性与功能)与科学(原始的天文历法知识),形象(各方时空的形、色、音、容等)与数理(各方时空的取数性质等)……统统集合在一个互相制约、生生不息、变易万端的整体结构之中。由此而系统化、图式化的易象图说和阴阳五行理论,不仅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天文学,而且也深刻决定了中国医学等科学技术的思维模式与操作方法。”神话、天文历法、形而上学是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式。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任务就是在这一宇宙模式中,找寻中华文化的本根,找寻中华民族的始源思维,找寻古代形而上学体系的来源。中国哲学史应该把视野延伸,在宏大叙事中去与神话对接,探索出新的研究路径。这种新的路径就是把神话、天文历法、形而上学三者链接起来研究。

  何新认为:“中国上古时代几乎一切宗教、哲学、科学以至政治、伦理观念,多数都与天文历法和占星学有关。”顾颉刚晚年给陈维辉编著的《中国数术学纲要》作序时,肯定了神话、巫术所起的作用,肯定了谶纬中包含有天文历法。他说:“予尝谓科学发端于迷信,其始巫觋,握知识界之威权,任意放言天地鬼神,以博取蚩蚩者之信仰。其后接触实际日多,遂得据之以为人民服务。故医学者,所以疗疾也,而始作于巫彭。地理学者,所以认识地形与生产者也,而集合巫者长期之经历,以成《山海经》,凡山川、矿物、禽兽咸有记载。开科学性记载《禹贡》,《水经注》之端。谶纬者,假托孔子语言以为最高统治者服务者也,其浅薄极彰著。而其于天文、历法则多出于实测,纬观象授时者所不能废。昔人对此诸端,疑信参半,迄未能定其真价值。”在中国上古时期,神话蕴含了天文历法;而形而上学与天文历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天文历法是建构形而上学的基础。

  从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图腾崇拜神话、文化英雄神话中,都可以看到中国先民们对宇宙秩序的探寻。先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时空观念,从而来确立宇宙的统一性和合法性。后羿射日的神话在不少中国古籍里出现。《楚辞·招魂》有言:“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楚辞·天问》有言:“羿焉 日?乌焉解羽?”《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何新认为,后羿射日这个神话的深层结构中,实际隐藏着一个深刻的文化隐义——历法的变革。后羿射日的神话象征着太阳神中心地位的衰落,“其后即进入了古华夏历法上一个多元化发展(试验)的改革时期。”《淮南子·览冥训》有言:“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这就是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将后羿与嫦娥联系在了一起。后羿射日,十个太阳射落九个剩下一个;嫦娥奔月,一个月亮变成了十二个月。一个太阳、十二个月,两个神话前后有连续关系,即十月太阳历改革为十二月历。《山海经·大荒南经》说:“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西经》亦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羲和生十日和常羲生十二月,应该是代表两种历法。十日指的是十月太阳历;十二月指的是十二月太阳历或十二月阴阳合历。天文史学家陈久金等人就证明了这些说法。而十月太阳历和十二月历对中国古代形而上学体系的建构影响极大。

  《周易·系辞上传》有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黑格尔说:“易经的起源据说是出自伏羲。关于伏羲的传说完全是神话的、虚构的、无意义的。”陈久金、张明昌认为:“所谓黄河显现龙马,洛水显现神龟,这都是人们用以神话的借托。实际是说远古圣王依据天象物候作为法则,制订历法,以利于万民纪时使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的“八角星纹图”,广泛分布中华大地,湖南汤家岗、安徽凌家滩、四川大溪、山东大汶口、江苏青莲港、甘肃马家窑、内蒙古小河沿都发现了不同形式的“八角星纹图”。考古学家认为,“八角星纹图”可以解释为八卦的雏形。八卦既可以解释为历法中的八节(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又可以解释为空间中的八方(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土鲁窦吉》(宇宙生化)是一部论述天文历法的彝族古籍,使用的是神话史诗的叙事方法。书中附有两幅图,一幅名“鲁素”,一幅名“付拖”。“鲁素”意为“龙书”,又称“十生五成”图,相当于先天八卦,是十个月为一年的历法推理依据。“付拖”意为“联姻”,又称“五生十成”图,相当于后天八卦,是十二个月为一年的历法推理依据。“鲁素”即为洛书,“付拖”即为河图。受彝族“鲁素”“付拖”两幅图的启发,刘明武认为:“洛书,表达的是十月太阳历。河图,表达的是十二月阴阳合历。这一解释,符合天文学是人类第一学,历法是人类第一法的历史。”他还进一步论证了阴阳五行学说是由十月太阳历奠定的。

  《土鲁窦吉》一书利用神话叙事,将天文历法、形而上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阐释。这里从中撷取几段诗歌。“诗歌讲天文,诗歌叙地理,不说不知道,要说从头起,从头来讲起:高天十二层,大地十二道,哎哺(意为影形,宇宙万物的根本,彝族八卦名,相当于乾坤两卦——引者注)十二源,日月十二轮。”“先是高天影,次是大地影,末是才子影。哎哺源九十,生于宇宙顶。哎哺两阴阳,两者一母生。”“远古的时候,腮色吐足佐,弘色舍吞蒂(两位人名,彝族哎哺时代,研究天文历法的圣人——引者注),他俩结论合,建立了九宫,制定了八卦,划分了疆域,确定了地界。若不立九宫,若不定八卦,就像宇宙门,没有开的样。”“在关键时刻,苍天在发展,哎哺佳根本,清浊气一变,金木水火土,五行样样生,布满中央后,各有其土根,各有其根本”。从这几段诗歌里,我们看到中国古代形而上学体系中的八卦、九宫、阴阳、五行都有出现,并与古人的宇宙生成演化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考古学家陆思贤在所著的《神话考古》一书中,将神话传说与地下文物结合在一起解释天文历法。书中多处谈到了远古先民用图腾柱立竿测影的天文实践活动。《山海经·海内经》和《淮南子·地形训》提到的“建木”就是图腾柱,即今之“华表”。《山海经·南山经》中的“招摇之山”,是以图腾柱作为立竿测影的起点,在此白天观测太阳晷影,夜晚观察星辰与月亮。有学者考证,太极图实质是古人立竿测日影所得的太阳视运动立体投影图。屈家岭、河姆渡出土的“漩涡纹”,是太极图的雏形。“漩涡纹”可以解释一物的循环,也可以解释寒暑昼夜的循环,还可以解释天体的循环。玄与旋同义,《山海经》中出现的“玄龟、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大玄之山、玄丘之民”都是受这种旋转理念的影响。“漩涡纹”可以表达历法,但文化意义远远超出了历法:“说明先民们既认识了旋转的运动,也就不断地探索旋转的原理,追求旋转的技巧,由此产生一连串哲理观念,小至一个角状物的运动,大至天象的旋转,最后构成宇宙本体的旋转,而又抽象化为‘太极’”。

  借助天文历法,中国古代形而上学中的太极、八卦、河图、洛书等抽象符号的玄妙难解之谜就可迎刃而解了。抽象符号表达的是上古天文历法,之后的文字解说,例如《周易》,则是对抽象符号以天文论人文的诠释。我们通过神话—天文历法—形而上学这一研究路径,一方面,确定上古神话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证明中国古代形而上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寻绎出建构它的天文历法基础,才能褪去它神秘、虚幻的外衣。

  朱谦之指出,“甲骨文字中的哲学史料包括多神崇拜、五行说之起源和殷礼三个方面。因而,殷代思想也应从诸神的神话中去探求,在《山海经》《竹书纪年》《楚辞》中取得二重证据之后,还要再求助于民俗学、神话学。这就是其所谓‘三重证据的史料研究法’。”朱谦之的“三重证据的史料研究法”是对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合理推进。如果说胡适当时因为考古学的证据不足而产生疑古思想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当历史学界、考古学界已经成果丰硕,在高喊“走出疑古时代”“走出神话”的口号之时,哲学界却还对神话研究无动于衷就说不过去了。假如等考古学、历史学都将神话证实或证伪,哲学才来面对神话,那么,哲学的作为就滞后了。如果能够借鉴和吸取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神话学等学科的新成果,中国哲学史史料应该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文章原载于《学术研究》2015年第8期,篇幅原因有所删减。作者:罗苹,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研究员。)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号2016年8月22日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张多]女娲神话重述的文化政治——以遗产化运动为中心
下一条: ·[毛巧晖]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与《刘三姐》的创编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孙媛媛 刘宗迪 吴蕴豪 张超]山东地区民间星座知识调查·[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
·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
·[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