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古村落保护: 山东启动“乡村记忆工程”图破局
  作者:记者 李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04 | 点击数:7773
 

  “怎么会没有炕呢?”2011年8月26日,63岁的侯桂华最后一个搬离古村,住进了一座带院的二层小楼。

  “来了客人都不知道招呼坐哪里,冬天睡觉也觉得阴冷。”刚搬到新家时,侯桂华就遇到了不适。她说,炕几乎是每个胶东家庭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家具”,家里招待客人都会上炕,以示隆重。于是,侯桂华在一楼卧室里重新支了一张炕。没地方再支大锅,只好用煤炉代替。

  生活中更多的不习惯随之而来。“现在村里定时供应自来水,每天两个小时,预先接好,够一天用的。”侯桂华说,以前家家户户都有一口井,随时打来随时吃。

  “村庄里300多口老井啊,就这么没了。”说到老井,侯桂华似乎格外伤感。

  用石头砌成的老井曾是每个村子的象征,也是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符号。“井不是很深 ,用井绳放下桶去,就是一桶水,很方便。”在侯桂华记忆中,围绕着老井,还有歪歪斜斜的石块围成的四方院落和低矮破旧的老屋。

 

  ■担忧:

  千城一面、千村一面,乡愁何处寻?

  上述两个村庄只是当前城镇化建设中传统村落命运的一个缩影。

  有数据显示,山东目前尚存有2000多个传统村落,但其消亡的速度日益加快。

  2011年9月6日,在纪念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著名作家冯骥才以山东为例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达了对古村落保护的迫切之情。

  “我们对山东地区古村落做了一个调查,调查以后的结果非常令人吃惊,现今一座完整的原真的古村落也没有了。能想象齐鲁大地上找不到古村落吗?”在座谈会上,冯骥才如是表示。

  这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2012年9月,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正式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先后公布了两批传统村落名录。记者统计发现,在两批共1561个古村落里,山东只有16个最终入选,其中青岛只有即墨市雄崖所村、崂山青山渔村等3个,在全国并不算多。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温莹蕾曾到省内多个古村落进行调研,对此很有感触。“在山东,保留下来的比较完整的成片的明清时期的古村比较少见。很多情况下,老房子周围不断盖新房子,隐藏其中的老房子数量越来越少,渐渐地就被荒废遗弃,最终难逃被拆掉毁坏的命运。”温莹蕾说。

  而在另一位从事山东古村落保护工作的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叶涛看来,既要保护静态的村落建筑物,还应该从民俗角度考虑它和村民生活的关系。

  “村民的民俗生活是村落的灵魂,离开了民俗生活,这些建筑就是死气沉沉的死去的东西了。”叶涛在调研中发现,在民俗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的祠堂状况不佳。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胶东地区某个村子有两个祠堂,但是几年过去,就没了。近些年,山东鲁西南又出现了一种重新修建祠堂的现象。”叶涛表示,在村落里,祠堂和庙宇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建筑。祠堂具有凝聚家族力量的象征意义。遗憾的是,很多祠堂已经是“死气沉沉”了。

  今年2月,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等九个部门联合发起“乡村记忆工程”。记者拿到的相关文件中,阐述了这一工程的初衷。“在有些地方,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片面追求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速度,忽略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致使大量乡土传统文化遭受破坏、走向消亡的速度甚至在加快。有的地方一味追求现代、美观、整齐,对传统社区、乡村完全拆除,或者对古建筑、古民居进行大面积‘改造’,不仅造成了城乡建设‘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后果,更为严重的是使历史文化村镇传统的建筑风貌、淳朴的人文环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2014-03-31 08:51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王文宝]北京传统商业宣传响器述略
下一条: ·[张世富]80年代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心理调查研究
   相关链接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张瀛月]山东“煎饼”音变考·[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樊存常]孔孟故里山东济宁 梁祝文化保护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孙媛媛 刘宗迪 吴蕴豪 张超]山东地区民间星座知识调查·“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
·“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孙芳]年画的流动: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的研究
·[杨桂珍]二零二零年山东省莱州市某村落的一场婚礼调研·[孙芳]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文化空间的建构
·[吕树明]当代山东民间冥途路引的使用研究·[关旭耀]资本介入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消解与重构
·“论道稷下:中国民俗学高峰论坛(2021)”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20年民俗学(民间文学)暑期学校招生启事·[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
·[王立学 王全宝]“秃尾巴老李”姓什么?·[任雅萱]构建的系谱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