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段宝林]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民歌四行诗之西传
  作者:段宝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11 | 点击数:10920
 
 
马六甲正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以上的情况可以肯定,中国四行体民歌形式,由中国大陆传到南洋,并成为马来民歌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又由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的人传到了西方。在这一方面是有不少蛛丝马迹可以追寻的。
应该说葡萄牙人在四行体民歌的西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葡萄牙是西方国家中最早来到东方的,早在1498年航海家华士古·达·伽马已抵达印度。1510年葡萄牙人在阿丰索·德·阿尔布克尔克率领下占领印度果阿。
1511年8月,阿丰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又占领了马六甲。 这是通往中国的重要港口,也是连接西方的交通要道。葡人在当地看到“马六甲是中国商人的集散地。”(给葡王的报告,1512)他们在经商等活动中,与当地马来人与华人交往,最早向欧洲介绍了班顿民歌。现在还保存着一本17世纪所写的马来语和葡萄牙语对照的抄本,包括了好几首四行体班顿民歌。这是很有力的证据。
 
 
尽管欧洲古代没有成型的四行体民歌,但在18世纪以来,在许多国家都有了这种诗歌形式。德国学者古·梅耶尔在希腊也发现了这种诗体,他说:“当时差不多欧洲所有民族都有同样的四句一首的,自然现象起兴的民歌。”
我们看到,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如希腊、阿尔巴尼亚、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这种诗体更流行,在汉译的外国民歌集(注:《外国民歌》(吴瑾编)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月。)中也可以找到不少。 如希腊民歌《为自由而战》:
 
战友们看吧,黑夜已过去,我们的山顶闪着曙光,
我们不懂得什么叫恐惧,快伸出手来参加战斗。(廖晓帆译配)
 
阿尔巴尼亚民歌《春天的夜鹰》也是四行体:
 
夜莺夜莺,春天的夜莺,你啊唱不停今夜更欢畅。
今夜歌声更甜蜜,今夜歌声更嘹亮。
小小黄莺和金丝鸟,伴随那夜莺一起飞翔,
夜莺,黄莺,还有金丝鸟,同声歌唱:“永不相忘!”(瞿世雄译)
 
意大利民歌如《玛丽亚尼娜》:
 
温暖的太阳在那天空照,有位姑娘使我心欢笑,
她的美貌外人不知晓,我的心却为她燃烧。(盛茵译配)
 
意大利的stornell(反复乐曲)歌体如《柠檬树的花》等也是常用起兴的四句体。
西班牙常见的歌体Copla也是四句一首的。
而在罗曼语族国家中,这些沿海国家都有了四行诗而内陆的罗马尼亚却没有或极少此四句体民歌。于此亦可见它的流传与海上交通关系密切,这应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种文化传播的成果。它的传播路线,现在很难考证清楚,但从当时海上交通来看,从东方绕非洲好望角可直达欧洲,葡萄牙人对此接触最早,此体在葡萄牙民歌中也有,如《我象一只雄鹰》:
 
我好像一只雄鹰,展翅在高空飞翔,
当我把目标看清,就矫健地降落到地上。
想喝到清甜的泉水,你莫怕路途阻挡,
想得到忠实的爱情,要有雄鹰般敏锐的目光。(蹇艾译)
 
第二首的结构是典型的班顿的比兴结构,其自然现象的比兴,四句体的结构形式,都和中国—南洋的四行体民歌非常相似,其东方来源谅无疑义。
当然,南方丝绸之路不只全走海路,海陆结合的经中东阿拉伯国家通向南欧地中海诸国的商路亦很重要,并且更加古老。但需几经转折,不如海道直接、快捷。1498年葡萄牙华士古·达·伽马发现的新航线,打破了过去意大利城邦威尼斯等对东西方贸易的垄断。由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国家占领了马六甲和印尼,接触到马来民歌班顿,并传入欧洲,这一条海上通道在四行体民歌西传上的作用可能更大。现存最古老的葡萄牙语与马来语对照的四行体民歌的写本,即是明证。据以上分析,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海上丝绸之路,包括海路和海陆结合的商路,在中国四行体民歌—马来班顿民歌的西传中起了重要作用,这同欧亚大陆的北路一起,使四行体民歌传入欧洲。南方丝绸之路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当然,要深入地、仔细地弄清此类问题,还必须研究大量第一手的葡文资料。于此可见,许许多多的葡萄牙文的文书档案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历史的极端重要性。听说澳门和葡国正在准备组织专人进行整理和翻译。我想这是非常需要的,希望早日完成这一重要的文化工程。
(本文原载《民族艺术》1999年02期,第129~135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纪兰慰]少数民族舞蹈在中华舞蹈史中的历史地位
下一条: ·[王四代]西南少数民族神话史诗中的时空观
   相关链接
·上海土布经典纹样展在华东师大召开·上海土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起繁荣
·[张明明]“海丝之路”背景下的中琉妈祖信仰书写及其文化交流意义·[官茹瑶]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价值与意义
·[戴欣佚]江户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书籍贸易特点研究·“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全球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麻国庆]跨区域社会体系:以环南中国海区域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研究·中国正在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