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德庆卓嘎:古老民谣中的西藏魂
  作者:王舒 小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9 | 点击数:9723
 

  痴迷民谣 终身不悔

  “民谣馈赠于我的幸福,无以言表,它让我着迷,又让我深受启迪。尽管在收录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艰辛挫折,甚至牺牲,但我无怨无悔。”此时的德庆卓嘎老人平静而幸福。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808号文件通知,要求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和《中国谚语集成》,1987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民族宗教委员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西藏分会研究三部集成西藏篇的具体落实。西藏各专区特别成立了三套集成办公室,在广袤的雪域高原上掀起了一场全民收集抢救民间文学的热潮,

  从那时起,德庆卓嘎老人和他的同事们便开始着手西藏民谣集成收集编汇至今,翻山越岭,深入地区,一首一首的收集整理,个中甘苦,自不言而喻,有些人为了这个工作倾其所有,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长眠在了抢救收集民谣的路上……

  “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民谣能够永远地留下,这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都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为以后研究西藏历史提供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史料,这是我们最终想要看到的结果。”

西藏民间表演 (德庆卓嘎供图)

中国民谣集成 西藏卷 (德庆卓嘎供图)

  三套集成的收集抢救工作对整个民族和民族传统文化来说,意义自不必多说,何况这些工作,在旧西藏是想都不敢想的,因为当时民间歌谣被当成很低级的东西,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如同乞丐,而今,国家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将视它为民族艺术瑰宝来对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抢救,才使得今天的《民谣》得以面世。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前人民劳动时和牛的交流,割麦子的歌,教技术的歌等等因为有了机械化生产,以后没有人再唱了,歌也找不到了,那么这部从古传唱至今的历史就要失传了,到那时就没办法研究这个民族的过去了。我们是文明的多民族国家,如果不收集,那些歌谣中的历史就会渐渐消亡。所以我收集整理一首,我就高兴一次!”尽管五味陈杂,但看到《民谣》最终成稿出版,德庆卓嘎老人还是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欣慰。

  西藏民谣不仅成就了德庆卓嘎和她的同事们对西藏民间文学、文化的一腔热忱,在收集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至今仍居住在八角街一户旧居内的德庆卓嘎老人满脸洋溢着幸福和满足,“我为西藏民谣所感动的同时亦被深深教育着,它们不仅教我了解了我的民族的历史,也告诉了我怎样得到幸福。”

  西藏的民歌离不开人的生活,没有超过生活的范围。比如酒歌,看年龄、地位,就知道该唱什么歌。唱给年轻人,是热情洋溢的情歌,唱给长者,便是祝福安康的歌。

  “我所有的幸福,都是歌谣给我的。遇到困难的时候,念一段歌词,就都会过去了。听听那些真正受过苦的人唱出来的苦歌,是那么动人,那么催人泪下。听听强盗歌,那其实是旧时贵族对侠士们的污蔑,侠士们劫富济贫,将抢来的富人的财产深夜放在穷苦人家的帐篷门前……听到这些,我觉得生活在现在,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心态平和就会得到愉快的生活,足够了。”

  “我骑在马上无忧无虑/ 宝座上头人可曾享受?/ 我漂泊无定浪迹天涯/ 蓝天下大地便是我的家/ 我‘强盗’从不愿拜头人/ 高高的蓝天由我主宰/ 我‘强盗’从不去点香火/ 太阳月亮是我的保护神……”德庆卓嘎老人悠悠唱起了一首古老的“强盗歌”……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网 2010-12-13 13:32:00

上一条: ·[徐畅]中国民族学研究的先行者
下一条: ·[刘锡诚]悼念民俗学家王汝澜先生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李盛]文艺现代性的中国实践
·[程梦稷]从“新国风”到“歌谣学” ·[王素珍]以作品为中心的民间文学体裁研究
·[王渭清]"非遗"保护视野中的宝鸡民间歌谣·[王敏琪]民间文学视野下歌谣的比较研究法
·[曾越洋]喝彩的“污秽”和认知构建·[刘锡诚]我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程梦稷]是谁作此预言签:民间文学视野中的古代谶语歌谣
·[王均霞]眼光向下的性别回应: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中的歌谣与妇女 ·[施爱东]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
·[张志娟]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廖元新 万建中]学术史视角下歌谣与生活的关系
·[崔若男]术语互译:ballad的汉译与歌谣运动研究·[刘锡诚]我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李素娟]程式化表达:词语、句法及主题·[张志娟]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
·[袁瑾]民众的诗情:歌谣研究70年综述·[施爱东]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