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拆弹红条”:金华年轻人怕伤感情不敢用
  作者:许健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02 | 点击数:7332
 

  金华“拆弹红条”难得一见

  议论归议论,金华是否有人使用“拆弹红条”呢?记者采访了10多位刚刚结婚了的80后金华市民,得到的答复是,均没有收到过。

  市民刘晓波30岁了,至今未婚。他告诉记者,他知道有“拆弹红条”的存在,但是碍于面子,一直不敢送。“中国人有一种传统观念,结婚的时候红包送得越厚,情谊越重。别人送的都是鼓鼓的红包,你送红条,不太合适吧?对方观念若比较传统,怕朋友、同事之间伤了感情。”

  80后小逄结婚不久,他的婚宴上收到的全是红包。他分析说,一部分朋友和同事结婚时,他都包过红包给他们,现在只是收了回礼;还有一部分是亲戚,观念都很传统,红包也包得比较大。

  小逄说,大城市的年轻人比较前卫,金华的年轻一代相对比较传统,婚礼打白条,可能只是个别现象。而且,金华的红包比较平易近人,200元起步,压力不大,“给得起,就不需要打白条”。不像一些大城市,动辄要包888元、1288元、1888元等,实在难以承受,“拆弹红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浙江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宣炳善教授说,“拆弹红条”是一种新出现的民俗现象。但凡新民俗的出现都是社会某一个层面的反应。恰逢社会转型期的80后,是一个尴尬的群体,相对于50后、60后、70后,就有着较大的社会压力。

  宣炳善指出,1999年,随着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房地产成为拉动内需的工具。特别是在2005年以来的5年时间里,房价呈现快速上涨的局面,使得无数80后背负重债,成为房奴。

  严峻的社会形势,对80后的生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拆弹红条”的出现,无疑能缓解他们的生存压力。

  不过,使用“拆弹红条”的人,多半是来自没有家庭背景的农村。在城市发展的他们,不得不使用“拆弹红条”来缓解经济压力。

  80后背上的经济重担,是社会深层矛盾的体现,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时期,接踵而至的90后可能就能赶上国家宏观调控的稳定期。“拆弹红条”这样的送礼方式也有可能会逐渐消失。(来源:金华日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 2010年07月30日 09:17:20

上一条: ·中国“情人节”少了“中国味”
下一条: ·非遗保护:守护祖先的财富
   相关链接
·[八木透 晁汐]民俗学中婚姻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乌丙安]两性民俗学发生论:两性关系与难以控制的婚姻习俗模式
·[乌丙安]两性关系与难以控制的婚姻习俗模式·[王剑]《滇黔土司婚礼记》与西南少数民族土司时期婚俗考
·[杨筑慧]妇女外流与西南民族婚姻习俗的变迁·[吴晓峰]先秦嫁娶季节新论
·浙江金华推行“婺剧进课堂” 将校园故事编成婺剧·婚姻习俗
·听专家讲婺文化的底蕴与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