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李祥林]从地域和民俗的双重变奏中看文化心理的戏剧呈现
  作者:李祥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01 | 点击数:16879
 
目连戏在北宋京都汴梁的搬演盛况,前人笔记屡见言之。其究竟何时流入四川,资料有限而无从查考。南宋时四川涪州人氏释道隆有诗曰“戏出一棚川杂剧,神头鬼面几多般”(《马大师与西堂百丈南泉玩月》),或以为这说的就是巴蜀民间搬目连活动,但仅仅是后人的推测而已。迄今能见到的较早文字记载有清代嘉庆年间成书的《绵州志》,此外,据近年出版的《涪陵地区戏曲志•剧种》:“清乾隆二年(1738)酉阳龙潭禹王宫新建万年台落成,由当地绅商邀请辰河戏班前来踩台庆贺,演唱《目莲戏》四十八本。”(1)流入四川后,目连戏与地域文化交融发展,迅速普及,从此烙上鲜明的巴蜀历史文化特征。当年,目连戏在蜀中搬演颇盛,成为地方上每年必行之大事。前人著述对此屡屡有言:“蜀中春时,好演《捉刘氏》一剧,即《目连救母•陆殿滑汕》之全本是也。”(《清稗类钞》)“成都谓演《目连救母》全部戏剧曰‘大戏’,又曰‘打叉戏’。每岁例于二月中旬后,在北门外县城隍庙前,以巨木扎台唱戏……俗谓此戏可以祓除不祥”。(《芙蓉话旧录》)搬演时间短则十来天,长则达月余,而且总是被作为地方上的大事来隆重地加以办理。除了川剧舞台上演的大本戏外,流传于民间的傩戏、灯戏、木偶、皮影等也有目连剧目,并经常作为会戏、庙戏或愿戏来搬演,可见深入民心,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受地方宗教和民俗影响,蜀地民间小戏中派生出若干富有生活情趣的剧目,如川北灯戏《刘氏回煞》、江北阳戏《梅花姊妹》及蓬溪傩戏《刘氏四娘哭嫁》等。诸如展示蜀地婚嫁习俗的《娶刘氏四》、表现乡间饮食风貌的《李狗上菜》乃至反映四川巫道之风的《请巫禳解》、受地方袍哥势力影响出现的捉寒林中的“团江”等等,将生养死葬、婚丧嫁娶等社会众生相尽纳其中,尤其是巴蜀目连戏中反映民风民俗的独有剧目。他如射洪县的目连故里、三台县的寒林庙、铜梁县的狮吼庙、鬼城丰都的报恩殿,都与目连文化的轶闻传说相关联,多侧面地折射出巴蜀民众的信仰、禁忌及文化心态、风土人情。受明末清初移民文化影响,巴蜀文化向来呈多元化的丰富态势、目连戏搬演在川东、川西、川南、川北亦各有特色。巴蜀地处西南周边,远离中原,有明显的疏离正统的边缘文化特征,加之险山恶水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巴蜀民众不甘逆来顺受的反叛性格和抗争精神,这些也都生动地聚焦又放大在川目连文本中,从而引人注目。总之,“川目连”与“湘目连”、“闽目连”等统领于中华目连文化的有机整体中,又各以其跟地域民俗息息相关的特色卓立于世。
作为戏剧“活化石”,对目连戏的发掘研究将对重写中国戏剧史作出重要补充,此乃当今有识之士的共见。主编《中国戏曲通史》的张庚和郭汉城二位先生,后者1993年在四川目连戏学术研讨会上答记者问时说,认识目连戏的价值对于戏曲史编写和研究很有益,过去不重视的东西今天大量出来了,“可见我们过去在戏曲史上有些东西还要重新写”(2);前者也肯定,跟中国早期戏曲“真正有关系的是目连戏”,“弋阳腔最早就是演目连戏”(3)。目连戏研究热潮主要兴起在80年代中期,是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冲破了戏曲研究领域中这一长时期讳莫若深的禁区。一时间,各种学术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84年,湖南祁阳举办祁剧目连救母观摩暨学术研讨会;198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目连”国际学术研讨会;1988年,安徽祁门举办郑之珍暨目连救母学术研讨会;1989年,湖南怀化举办辰河高腔目连戏观摩暨学术研讨会;1990年,福建泉州举办中国南戏暨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1993年,四川绵阳举办中国四川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绵阳会议上,除了国内代表,还有来自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的专家,以及港台地区学者。作为这次研讨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由该市川剧团特意为大会演出了正目连4本,即《灵官镇台》、《刘氏出嫁》、《刘氏四娘开五荤》和《目连救母》;花目连一台,包括《扯谎过殿》、《王婆骂鸡》、《贼打鬼》和《丑回煞》4个折子戏,把建国后绝迹舞台近40年的巴蜀目连戏重现在观众面前。若说绵阳目连戏演出还旨在对“活化石”作还原式复现以提供学术研究对象(类似研究性演出1957年在重庆戏剧界即搞过,共演出4本40场,持续了一个多月),那么,差不多同时出现在成都舞台上的《刘氏四娘》则以“新编目连传奇”的姿态亮相在广大观众面前了。既是“新编”,当然要剔除母本的封建迷信糟粕进行主题转换,改编本将刘氏形象作了翻案,一个杀生开荤、不敬神佛被打人地狱的“罪妇”,如今脱胎换骨成了为救儿子被迫杀生犯戒受苦受难的、浑身上下洋溢着无私母爱的正面母亲形象;而对舞台上久已不见的种种绝妙技艺的复活,也大大调动起接受者的观赏兴趣而赢得好评如潮,该剧很快被文化部列为传统剧目成功改编的典范之一向全国推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陶立璠]女娲文化的保护与传播研究
下一条: ·[朱霞 李晓岑]云南少数民族农业科技成就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4期目录·《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
·《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3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