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叶涛/刘晓]泰莱山区石大夫信仰考察
  作者:叶涛/刘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27 | 点击数:16008
 
 
二、许家庄的石人老爷庙
 
许家庄村属于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村名碑记述道:“据《许氏谱碑》载,五代后期,许氏三人由河南许昌来此避难,后定居此处,取名为许家庄。”村的东面有一座石人老爷庙,今庙已不存,只有重塑的神像和村民们围起来的约一米高的围墙。围墙内用大理石刻写了一组碑文,其中的《重立石人老爷神像碑记》有如下记载:
 
《泰安市志》载:石人老爷神像为汉代遗物。传说因当地夜间鬼怪作乱,扰得鸡犬不宁。为乞求平安,驱鬼镇邪,乡民立石人老爷神像。后人将石人老爷供奉为驱鬼怪、镇妖邪、主功名、送子嗣、掌财富、赐福寿、医百病、保一方平安的神灵。善男信女顶礼膜拜,香火不断,十分兴盛,此地成为人民乞福求安之地。每年正月十六日贺石人老爷生辰,逐渐形成远近闻名的石人庙会。庙会上,唱戏的、杂耍的、买玩的、卖吃的、买用的,熙熙攘攘,赶会之众达万人。惜“文化大革命”中神像被毁,庙会被废。近年,乡人自发踊跃出资,请人参照原貌重新雕刻石人老爷神像,修建石人老爷神府。神府院内栽植松柏、银杏、柿树等及花草,庄严肃穆。石人庙会也随之恢复。石人老爷神像的重立,神府的修建,特别是庙会的恢复为弘扬传统文化做了件有益的事。为铭此盛事特记之。刘玉朴、翟超谨记。
重立石人老爷神像筹委会立
甲申年季冬          
 
文中所言石人神像为汉代遗物,并称是《泰山市志》记载,不知其说所本。现今许家庄的石人老爷神像是用产自徂徕山的一整块花岗岩雕成,形象为古代石俑的样子。石人老爷神像本身高约有两米,神像下面还有高约一米的底座。据当地老百姓讲,石人老爷在村里老早就有,原来比现在的位置偏北,更靠近汶河。当时的庙会很大,当地的老太太们每年都来赶庙会,而且逢初一、十五还要摆供烧香(图3)。
 
三、横顶村的石君祠
 
横顶村隶属于莱芜市莱城区和庄镇,地处山区,全村720口人,998亩土地。明朝末年,温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来此地立村,因村落横坐在淄河和汶河分水岭顶,故名横顶,与财神庙、五里桥为一行政村。关于村名,据村中碑刻记载:当年杨家将出兵失利,被困在村西的深沟中,故而得名杨家困,后改为杨家岭,再后改为杨家横,抗日战争时期改为横顶。现村中共有16姓,其中邴姓与孔姓居多。
横顶村至今保留着完整的村落庙宇系统。村庄内有东西两庙。东庙为玄武庙,通常称为镇宫庙,修建时间无考,据现存碑文记载,顺治五年(1648年)、康熙五年(1666年)、嘉庆十年(1805年)都曾重修,2001年再次整修。庙内供奉着玄武大帝等十三尊男神。西庙与东庙相对应,距离只有400米,两庙庙门相对,建筑相同。西庙为泰山奶奶行宫,又称七圣堂,始修年代无考,碑文记载曾于顺治五年(1648年)、康熙五年(1666年)、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2004年再次重修,庙内供奉着碧霞元君等七位女神。在东庙院内,玄武大殿南侧,还有龙王庙。
从横顶村沿深沟古道向西下行2华里,有一小山村名“财神庙”(与横顶村属于同一行政村)。村中有古槐一棵,小庙两座,东侧是石君祠,西侧是牛王庙(图4)。石君祠的历史,据清代嘉庆十年(1805年)的碑文记载,“莱邑东杓山乡杨家横庄西有大夫庙一座,左右圣水二泉,有病者饮之即愈,求福者祝赞得安。四方供奉不断,往来行客时时焚香……”立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杨家横南北麻峪三庄创修牛王庙碑记》也讲到石君祠的情况。据村民介绍,石君祠中供奉的石大夫老爷是山东淄川人,他的两个老婆也是淄川人。石大夫老爷从淄川到泰安去路过此地,看到这里的风景非常优美,就在这里住下不走了。石大夫是个疮大夫,过去,石君祠正月十六有庙会,长疮长疙瘩的都来求他老人家。石君祠的东侧排列整齐有序的自然黑石堰,被老百姓看做是石大夫的药匣子,该石堰高7米,长60米,如同中药铺中的药匣子。庙前的道路曾经是一条连接鲁中和鲁南的官道,过去每逢正月十六的庙会,方圆几百里的商人也来此赶会,祈祷神灵保佑发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欣华/李晓久/邱冠雄]浅析西藏“五彩色”的宗教特征
下一条: ·[王泉根]中国姓氏当代形态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
·[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