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林继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转换研究——以清江流域土家族始祖信仰为例》后记
——博士后报告
  作者:林继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24 | 点击数:8563
 

  快要出站了,又得结束一段特别的研究生活。想起这段经历,无数的感动簇拥心头。博士后合作研究导师祁庆富教授,从接纳我的那一天起,就给予我的研究细心、悉心的指导,让我少走不少弯路。

  刘魁立先生总是放心不下我的生活,时时刻刻在关心我的学业长进和生活上遇到的种种困难。

  邢莉教授为我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周到而细心的帮助,让我时时感受到生活给与的快乐和幸福。

  徐万邦教授、王庆仁教授为我的博士后写作提出许多精到的建议。

  文日焕教授、钟进文教授、赵志忠教授给我的研究提供很多帮助,让我感动不已。

  赵宗福教授每次进京,总要找时间跟我聊天,缓解我心头的压力,即使升任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他仍抽时间就我报告中的问题贡献智慧。

  我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还有许多领导、同事给与我无私的帮助,他(她)们是: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陈理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青觉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文传学院院长白薇教授、柳承旭书记、陈允峰教授以及人事处的朴春花女士、赵英男女士等,他们为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让我在很多问题上省去不少的麻烦。

  黄永林教授对我的帮助总是真心而又倾心,从大学本科开始,他就一如既往地帮助和支持我。即使任职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他仍给我最大限度的理解,给我尽量提供周到的工作条件和研究环境。

  胡亚敏教授,从文学院副院长到文学院院长,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她设身处地地处处为我着想,为我解决生活中诸多实际问题,在我决定离开文学院的时候,她的痛苦不亚于我离开在文学院生活了十八年时的心情。

  刘旭平老师和李晓晖女士给与我生活上的便利和不辞烦劳的帮助,总是触动我对人世善良互助的美好感慨。

  王丹博士不辞辛劳校改研究报告中的字句,分担繁杂的资料规整任务,保证了我报告的顺利完成。

  至于我在清江流域各地的调查,为我提供帮助的就更多了,长阳老县长刘光容、文化局长胡世春、副局长刘小平、渔峡口镇前任书记覃德铭;湖北民族学院的刘伦文教授、陈兴林副教授,建始县民族宗教局局长袁希正、副局长严奉江等,特别是长阳的老文化工作者萧国松先生,每年他都陪我走长阳、到恩施、去建始,更为可贵的是他总是无怨无悔地帮助我走过长阳、走过清江。

  所有这些,让我在博士后的研究生活中并不孤单,让我在多元文化共生的社会里,享受到生活的恩赐,享受到诸位先生、同事的爱护、帮助、理解和支持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在此深表谢意!

  当我写完博士后报告最后一个字,呆坐在房间里,看到孩子演算作业时用的,还散发着墨香的稿纸,却揪心般地想念起他了。从出生到现在,我曾多次下决心要好好陪陪孩子,他却总是以男子汉的口吻对我说“老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会把我的事情做好的”,这真的让我很感动,也让我很庆幸,庆幸他很懂事,很自立。我很自责,自责我把所有时间给了工作,交给了我钟爱的民俗学和我所有的学生,给他的时间却那么那么地少!

2008年10月8日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西门留学生公寓910室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林继富博客

上一条: ·[林继富]《中国民间故事》后记
下一条: ·[林继富]《解释民俗学》后记及目录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