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关键词与术语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关键词与术语

[刘锡诚]梁启超是第一个“神话”一词的人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03-23 | 点击数:7775
 

  中国学者在其著作中使用“神话”这一词汇并对神话进行论述,最具代表性的是蒋观云和夏曾佑。史称“近世诗界三杰”之一的蒋观云(智由),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一月十日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的《海上观云集初编》一书,虽然也有不小的篇幅论述了“荒古之民”及“鬼神怪异之术”等初民社会,但却未见“神话”二字出现于其中。此著出版后,同年冬日赴日本,在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做编辑,转过年来,即1903年,在该刊第36号上以“谈丛”为专栏,发表了《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一文,采用了梁启超在他之前已经用过的“神话”这一新词。这篇文章被学术界称为我国现代神话学史上第一篇学术文章,从而为神话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同时被称为“近世诗界三杰”之一的夏曾佑,又是青年史学家,于1902年出版了我国近世第一部史学专著《中国古代史》。关于该书的出版年代,学界众说纷纭。有说是1902年的(倪墨炎);有说是1904年的(方鸣);有说是1905年的(钟敬文)。作者辟出五节文字专论神话的起因和特点,并指出三皇五帝之说,不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疑时代”。他说:“综观伏羲女娲神农,三世之纪载,则有一理可明。大凡人类初生,由野番以成部落,养生之事,次第而备,而其造文字,必在生事略备之后。其初,族之古事,但凭口舌之传,其后乃绘以为画,再后则画变为字。字者,画之精者也。故一群之中,既有文字,其第一种书,必为纪载其族之古事,必言天地如何开辟,古人如何创制,往往年代杳邈神人杂糅,不可以理求也。然既为其族至古之书,则其族之性情、风俗、法律、政治,莫不出乎其间。而此等书,当为其俗之所尊信,胥文明野蛮之种族,莫不然也。中国自黄帝以上,包牺、女娲、神农、诸帝,其人之形貌,事业,年寿,皆在半人半神之间,皆神话也。故言中国信史者,必自炎黄之际始。”(《中国古代史》第11页,商务印书馆1935年)读了夏曾佑在上世纪之初的这段论述,不仅感觉到他的学术胆识,更为他的学术见解的卓著所折服。

  应该指出的是,在中国古文献里谈论或演绎神话的文人和文章汗牛充栋,但却极为零碎杂乱而了无系统,而且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史前神话要么被历史化了,要么被斥为荒诞无稽。因此可以说,直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的启蒙运动到来之前,欧洲人类学派的神话学形成和兴盛之际,我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系统的、完整的中国神话学科。中国现代神话学是在启蒙运动中在欧洲人类学派及其神话学的影响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并成为20世纪初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一翼。

本文原刊于《今晚报》2002年7月9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上一条: ·主位(emic)、客位(etic)
下一条: ·[瑞吉娜·本迪克丝]本真性(Authenticity)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