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艺术:实施整体性保护助推精准扶贫
热贡艺术是以青海省同仁县为核心区域,以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为表现形式,以藏传佛教、神话故事、史诗以及传统知识为内容的造型艺术,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鲜明的地域特色。2009年,热贡艺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热贡艺术在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人才培养、宣传推介、脱贫致富等方面成效显著。目前,热贡艺术传承群体以同仁县为核心,辐射发展到尖扎、泽库、河南三县。热贡艺术项目拥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2名、州级代表性传承人12名;共命名热贡艺术保护传承基地5家,建成热贡艺术传习中心30个,认定热贡艺术传承示范户100多个。热贡画院、热贡龙树画苑、热贡民族文化宫、仁俊热贡泥塑院等10多家热贡艺术传习中心已经成为黄南藏族自治州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游客达30余万人次。
为保护传承热贡艺术,当地成立了相关协会,规范行业管理,相继成立青海省唐卡艺术协会、青海热贡艺术协会、同仁县唐卡商会等组织和机构,提供业务咨询、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开展技艺培训、学术交流、宣传展示等活动,加强与国内相关行业协会的交流、协调和合作。
自2008年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以来,当地以整体性保护为抓手,逐步提升项目品质。在资金保障方面,青海省财政厅近年来对黄南藏族自治州投入非遗保护专项资金200余万元,对热贡艺术等非遗项目从保护传承、培养人才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从2011年起建立文化发展基金,每年设立专项基金2000万元,用于非遗保护、宣传交流等。经统计,近年来州、县政府已累计投资逾3.7亿元。其中,投资1.8亿元新建州、县博物馆3个;州财政投资300余万元用于开展热贡唐卡绘制大赛、雅顿藏戏艺术节;同仁县投资1.6余亿元用于新建热贡艺术传承展示基地、吾屯村博物馆等。
为保证热贡艺术的健康发展,当地制定颁布了《热贡唐卡青海省地方标准》《热贡唐卡矿物颜料——绿松石》等6种矿物颜料企业联合标准和《唐卡中矿物颜料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能谱法)》,并开展了唐卡矿物质颜料检验、唐卡二维码身份识别信息设置工作,初步建立唐卡质量追溯体系。
当地注重传承人培养,不断发展壮大非遗从业者队伍。打破了热贡艺术传承“传内不传外、传僧不传俗、传男不传女”的传统观念,从家族封闭式传承走向开放式传承,形成了寺院、村落、家庭、传习中心、协会、学校多渠道传承的发展格局。引导和支持传承人兴办各类传习馆所,通过免除学费、食宿费,发放补助的形式招收学徒进行传承,建成集教学培训、设计制作、展示收藏、宣传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热贡艺术传习中心30家。热贡艺术项目每年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热贡艺人已从5年前的8000余名增加到现在的1.3万余名,传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通过非遗助推精准扶贫,不断探索文化致富路子。传习基地、综合传习中心和民间艺人在招收徒弟时,首先考虑困难家庭、残疾家庭等贫困户的子女;唐卡、堆绣、泥塑、石刻产品销售已成为同仁县吾屯、年都乎、加查玛、郭麻日、尕萨日村群众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经统计,同仁县吾屯村从事热贡艺术的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98%,人均收入从5年前的5000余元增长到目前的3万余元。年都乎村从事热贡艺术的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70%以上,人均收入从5年前的3000余元增长到1.5万元。在吾屯和年都乎村,随手推开一家农户门,即可看到“家家作画、人人从艺”的繁荣景象,这里已经发展成为闻名全省的文化致富先进村。
当地通过打造文化品牌,使热贡艺术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近年来,通过政府的主导宣传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热贡艺术走出青海、走向世界,已成为对外传播青海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金名片。青海省政府连续举办了5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黄南藏族自治州连续举办4届“中国·热贡唐卡绘画大赛”,同仁县政府举办了两届热贡艺术节活动。除在北京、天津等地举办全国热贡艺术巡回展、热贡艺术精品展等,热贡唐卡相继在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日本、泰国、蒙古国等国亮相。此外,还相继出版了《神秘的热贡文化》《热贡艺术》《热贡唐卡》等学术著作,注册了热贡、安多唐卡、尕藏牌唐卡、仁俊泥塑等系列商标,为生产性保护保驾护航。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6.6 【本文责编:何厚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