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张小兰]不能忘记那些壮丽的日子
——周巍峙与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
  作者:张小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13 | 点击数:5507
 

  文化交流培养了新中国核心文艺骨干

  采访那天,博闻强记、知识渊博、素有文化部“百科全书”和“活字典”美誉的周巍峙,一边嘱咐家里的小阿姨给我们上茶,一边拿出为我们这次到访提前做的“功课”——几页回忆提纲,一堆文字资料。“年代实在很久远了,我这两天特地抽空翻看了过去的笔记和相关资料,做了一些准备。”他说,你们这次报道的重点是“文革”前17年的文化交流工作,虽然我都经历过了,但是我想更侧重谈谈1957年以前的事情,1957年之后的资料查起来太费劲了,我昨天晚上还特别查找了1957年以前的资料,应该都是比较准确的。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对外文化交流,为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周老说,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实际上从新中国宣布成立之前就开始了。1949年,新中国第一个文化代表团出访匈牙利,参加了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简称世青节)。中国派出了由肖华任团长的100多人组成的文化代表团,其中包括一个由李伯钊任团长兼书记、周巍峙、吴雪任副书记的青年文工团。周巍峙当时是天津军管会的文艺处处长,正在参加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艺界代表大会,突然接到周扬同志通知,让周巍峙出国,担任青年文工团支部副书记,管理日常政治思想工作。在团里,不少没有人干的活儿,他都主动去做,包括用茶缸子为贾作光牧马舞做马蹄声效果,参加大秧歌的乐队等等。文工团只有五六十人,大多是来自延安和晋察冀的文艺骨干,其中有不少名人,如李波、王昆、郭兰英等,还有些诗人、作家作为青年代表参加大会。文工团表演的节目主要是延安和晋察冀的节目,全体人员参加了大秧歌和大腰鼓表演并获得了特别奖。周老回忆说,美国代表团看了我们的大秧歌、腰鼓舞之后说,从那种精神状态,看出了中国人民胜利的豪气。许多参加“世青节”的外国青年和学生认为新中国了不起,对我们很是钦佩。当时新中国还没有国旗、国徽,中国代表团就用“八一”军旗代表国旗。我们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国际青年活动,我们的演出既是爱国主义的——要体现新中国的新状态、新中国人民的自豪和精神面貌,扩大了新中国影响、让更多国家了解中国胜利的任务。当时,国外很多人没见过中国人,认为黄面皮的都是日本人,通过青年文工团的表现,很多外国人对新中国有了好的印象,“一见倾心”。联欢活动同时又是国际主义的——担负着广泛争取各国青年朋友,共同为保卫和平、反对侵略、加强团结、促进友谊争作贡献。

  当时的文化交流工作是好几个系统在搞,青年联欢节是团中央在组织,当时廖承志负责团中央工作,负责人还有吴学谦、欧唐亮、朱良、柯在烁、吴青等同志。青年联欢节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阵营的大型国际活动,主题是反对侵略和战争,歌颂和平与友谊。联欢节吸引了各国青年的参与,有时是几十个国家,有时有100多个国家都有人参加,各人政治观点并不相同,有些是进步青年,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有的青年学生则是来游玩儿,对他们需要多做团结争取工作。中国共产党很重视支持这个活动,由共青团中央组织参与这个活动,在联欢节不仅有演出,还有联欢,座谈、报告、游玩、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1957年胡耀邦同志曾带队参加了在苏联举办的最大的一次联欢节活动,当时毛泽东主席也出席了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活动,去了莫斯科。那时中国派出了400多人组成的最大的青年艺术团,参加了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包括三个歌舞队、两个京剧团、一个杂技团,因为团内参加比赛的人很多,还专门组织了一个比赛团,声势十分浩大,在联欢节中受到高度重视。中国从1949年到1959年参加了分别在匈牙利、东德、波兰、罗马尼亚、苏联、芬兰举行的第二至第七届的青年联欢节活动。每一次都顺道到各国巡演,考察和学习,开阔了文化艺术视野,吸收借鉴了大量世界文艺发展经验,加强了艺术修养。此后新中国建立了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中国儿童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歌舞团、东方歌舞团、中央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杂技团等等,其中不少领导骨干和艺术人员都来自出国访问的这些青年文工团成员之中。各地方、各部队更有大量艺术人员参加出国演出,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巍峙说,新中国成立早期的文化交流工作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是有明确的方针和宗旨的。第一是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每个艺术团成员都是新中国的形象代表,担负着让世界了解新中国的光荣使命,以弘扬加强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发挥“人民外交”作用,建立新的友好情感;第二是向世界展现优秀的中国艺术,对艺术精益求精,即使是成熟的节目,每天还要反复讨论,如何使节目更好看,比如红绸舞如何才显得更热情、更火爆,《三岔口》的动作怎样才能更加精彩等等;第三是出国学习,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培养人才,那时出国演出时的任务之一就是抓紧机会,进行学习考察,吸收借鉴外国优秀的艺术元素和演艺经验,那时在解放区呆久了的人们,学习新东西的愿望十分强烈,在国外往往是晚上演出,白天学习参观,争取机会,多看欧洲剧目,不知疲倦地在学习外国一切有价值的艺术养分,对吸纳新东西充满了激情,这对发展新中国各类艺术事业、借鉴办学经验,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十分有益。

  回想起那个火热而忙碌的年代,周老说,那时候从事文化交流可是实实在在的“战斗”。他说,当时自己担任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国内国外任务繁重,工作十分忙碌,曾编“顺口溜”自我嘲讽:起床有人催,吃饭有人陪,走路有人追,看戏没法推。一天到晚都处在一种工作的状态,一天四班倒,全靠一种精神在坚持着。他说,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对外文化工作,代表着伟大新中国的形象,不能有半点懈怠。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09年8月26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李韵]德若高山 巍峙天边──追记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
下一条: ·[杨胜生]一生“打杂”终不悔──记周巍峙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
·[肖永晖]山花烂漫新时代、凝心聚力话民艺·[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