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由于手机的普及,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传统媒体比较,微博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对象、传播速度、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等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特征,但与传统媒体又有密切的联系,中国新的舆论机制正在形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如果说2010年是微博元年,那么2011年就是微博爆发年。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最近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手机上网用户约3.5亿人,微博注册用户已超3亿人。而行业机构易观国际的分析报告则指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4.3亿,环比增长近50%;2012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有可能突破6亿,超过互联网用户数量。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两年前“微博”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如今不仅已经成为大众交流的一个新工具,而且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新媒体。无论是“7·23”温州动车特大事故,还是“让领导先飞”的宁波机场风波;无论是徒手接住高空坠落女孩的“最美妈妈”,还是饿死九旬老母的“武平公务员”;无论是微博炫富的“郭美美”还是直播开房的“蠢局长”……都是由微博最早播报,迅速引起全国的普遍关注。这种现象充分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微博时代。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
中国的微博来源于美国的Twitter。Twitter的英文原意是一种鸟叫声,创始人认为鸟叫是短、频、快的,符合网站的内涵,因此选择了Twitter为网站名称。Twitter最初提供的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是一个即时通讯的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但是,Twitter进入中国以后不仅名字变为“微博”,而且功能上也发生了本质变异。
与美国的Twitter比较,中国的微博可以嵌入多媒体,增加回复、转发等多个功能,比较符合中国人习惯。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曾说,Twitter发言短,更多的像是在报告状态,中文微博发言长,可成为个人微媒体。从用户特征来看,年轻、高学历的职业人群是微博的核心用户群体。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发布的《2011年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男性占 63.8%,25-34岁占56.2%,大学以上学历占74%,公司职员到中层管理者接近7成。尤其是,“70 后”微博上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 后”对微博的话题参与和活跃度较高。7成以上的微博用户,愿将微博作为获取新闻的重要平台。
微博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自媒体时代的真正来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舆情蓝皮书》统计,2010年138起社会舆情热点事件中,微博首次曝光的事件为22起,占比由2009年的0%上升为16%。并且,2010年大部分社会舆情事件中均有微博的介入。《舆情蓝皮书》指出,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表达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简单的技术设备和技术知识,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已然到来。
微博由大众交流工具变异为“自媒体”与中国传统媒体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微博流行的原因很多,根本上是社会有这个需要。微博是对传统媒介言路开放程度受到限制的补充性反弹。我们国家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的利益共同体,承认差异,尊重不同,但这种差异和不同在话语、意见和利益的表达方面,在传统媒介上表达得并不平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微博相对来说能够为老百姓直接掌握,因此必然会承担一些这方面的角色。喻国明认为,微博是一个新型的传播平台。“任何一种其他的传播形态都不如微博来得丰富、活跃和互动性之强”。“与过去已有的通信形式相比,微博具有革命性、划时代的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2012年03月07日02 版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