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梅联华:“二月二”源于中国人对龙的崇拜
  作者:记者 叶新阔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21 | 点击数:4899
 

 
    记者 叶新阔 报道:“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二月初二,在这一天,人们舞龙灯、吃龙须、剃龙头,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月二”是个什么样的节日?为何那一天有如此多与龙有关的活动?2月18日,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梅联华在接受大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二月二”的由来和中国人自古对龙的崇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月二”源于中国人自古对龙的崇拜

  “说起二月二,我们还得从中国古老的龙文化说起。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据梅联华介绍,二月二的由来历史悠久,它和中国人自古对龙的崇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梅联华说,“二月二”是我国农耕文化和自古对龙的崇拜的体现。他说:“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星宿的变化,来判定时节,进行农业生产。而在农历二月初,形似龙角的‘角宿’星,在黄昏时分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由此被人们看作是巨龙苏醒,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典故,而这一天也被称作‘龙头节’、‘青龙节’、‘春龙节’。”

  梅联华介绍,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此时,正是万物复苏,虫草萌动的时节,人们要开始春耕、播种。而龙这种古人想象出的动物,被看作是能兴云降雨的神灵,所以人们以“二月二”为节日,祈求神龙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

  “二月二”南昌人会吃芥菜饭韭菜盒子

  “在二月二这一天,人们舞龙灯、吃龙须、剃龙头,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据梅联华介绍,二月二是古代农耕文化的一个节日。在广大农村,二月初二这一天的各种庆祝活动都非常隆重。而在城市里,人们也会以自己的方式庆祝“龙抬头”,期盼幸福平安。

  梅联华说,由于地域不同,各地二月二的活动也各不相同。南昌人在二月二这天除了舞龙灯、剃龙头外,还会吃芥菜饭和韭菜盒子等食物。据民间说法,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因为“吃了不会生疥疮”。芥菜含有大量叶绿素及维生素C,经常食用能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人的皮肤有好处。

  此外,在我国不少地方“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的习俗。因为猪头肉是祭神的贡品,所以人们认为吃了猪头肉就会得到神灵保佑,从此事事顺利。这些习俗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

  “二月二”举办舞龙擂鼓祈福活动很有意义

  梅联华表示,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二月二”这种节日在城市里已经渐渐被淡化。“现在除了年纪大的老人家,很多年轻人都不太了解二月二这一天的习俗,一些人只知道这天要剃头。”梅联华说,今年恰逢壬辰龙年,举办舞龙、擂鼓祈福活动,让市民通过这样的形式寄托愿望,寓意幸福期盼,很有意义。
 

  文章来源:中新网-大江网 2012年02月21日 10:44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民俗学家谈过年(视频)
下一条: ·保护·传承·弘扬: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在台举行
   相关链接
·[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关志和 Ms Kate, Kwan Chi Wo 关伟铭]世纪疫情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澳门“鱼行醉龙节”的影响与挑战·“二月二”民俗专家详解“龙抬头”
· “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讨彩头 民谚里的“二月二”
·[田兆元]“龙的传人”文化符号形成的历史依据·[马佳]山西襄汾陶寺村公共空间的构建及其文化认同的形成
·为何说上海是中国龙文化的重要故乡 ——田兆元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书香年华讲座上的演讲·[张勃]先有“二月二”,后有“龙抬头”
·施爱东:《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吉成名]龙抬头节研究
·[王雪峰]生的盛宴——二月二东北节俗文化心理探源兼论龙的实质·[吉国秀等]东北地区“二月二”节日传承、记忆碎片化与主体缺失
·[王越]龙年再话民俗 ·[刘宗迪]拨云见日寻“龙”踪
·[张勃]驱云驾雾祥龙来·[刘锡诚]龙的风波说明了什么
·如何让传统节日重新红火·[贾平凹]今年是龙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