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发布
——到2020年,基本建立运转协调、惠及全民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作者:记者 刘修兵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05 | 点击数:5337
 


  本报讯  (记者 刘修兵)国家文物局日前正式印发了《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实现博物馆管理运行的现代化,基本建立运转协调、惠及全民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博物馆文化深入人心,进入世界博物馆先进国家行列。

  《纲要》指出,截至2010年,全国依法注册博物馆3415个(含民办博物馆456个),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83个、二级博物馆171个、三级博物馆288个。除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外,1804个公共博物馆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除基本陈列外,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超过1万个,年观众达5亿余人次。以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省级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类别多样化、举办主体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博物馆事业及其文化价值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但同时,我国博物馆的专业化品质、社会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与时代赋予博物馆的使命尚有不小的距离。博物馆体系结构需要优化,品类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藏品保护基础工作仍较薄弱,研究能力、科技支撑和专业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不高,博物馆教育尚未能制度化地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博物馆体制机制不完善,运行活力不足。

  《纲要》提出,到2020年,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明显提高,从40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发展到25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科技、(当代)艺术、自然、民族、民俗、工业遗产、二十世纪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性博物馆和生态、社区、数字博物馆等新形态博物馆得到充分发展,博物馆门类更加齐全,类型结构趋于合理;中西部博物馆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中小型博物馆展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博物馆的区域分布和结构逐步优化;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环境优化,民办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比例逐步达到20%,涌现出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社会影响力强的优秀民办博物馆;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的比例达到并稳定在30%,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博物馆,形成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网络;国有博物馆一、二、三级文物藏品的建账建档率达到100%,国有博物馆风险单位的防火、防盗设施,藏品保存环境达标率达到100%;完成100个包括文物保护综合技术中心、文物保护修复区域中心、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和成果推广服务站在内的全国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架构体系建设;博物馆教育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除基本陈列外,博物馆年举办展览数量达到3万个,展示水平显著提升。博物馆年观众达到10亿人次。

  《纲要》还提出,要推动博物馆体系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博物馆类型、层次结构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协调;引导博物馆合理定位,强化各具特色的办馆理念,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呈现优势,争创一流,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博物馆群体;加强博物馆能力建设,创新发展理念和运行模式,大幅度提升专业化水准;发挥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加强博物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创新能力;改革博物馆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博物馆管理体制,创新博物馆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环境;着力培育一批博物馆发展的示范工程、品牌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博物馆事业整体繁荣。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02-0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公告
下一条: ·苗族“格萨尔王传”面世 只在葬礼上唱诵
   相关链接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蒋愔澄]非遗工艺展览策划研究·[杜韵红]以村为馆: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
·[马桂纯]民族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刘蓓]省级非遗馆建设理念、标准与路径
·[林玉惠]民众之学:中国珠算博物馆的民俗实践·[杜韵红]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
·[毕常新 梁莉莉]物质遗存与共同体凝聚:一个乡村民俗博物馆的微观叙事·[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孙芳]由隐到显:博物馆实践中的民俗文物价值·[柯小杰]传统村落:活态的民俗博物馆
·[杜韵红]作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的博物馆现象研究·[席建立]消褪不了的常州梳篦魅力
·[杜韵红]从语境到生境:博物馆的“非遗”保护实践探索·“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
·[王明欣]关于民俗博物馆发展的建议·[户晓辉]民主化的对话式博物馆
·[赖施虬]博物馆与民间工艺美术·[劳拉简·史密斯]反思与重构:遗产、博物馆再审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