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CCTV-1 1月29日 19:38
重播:CCTV-1 1月30日 06:10 CCTV-新闻 1月30日 01:45 CCTV-新闻 1月30日 05:30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焦点访谈):197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个龙年。虽然三十多年过去了,可这个龙年的春节,却仍然珍藏在很多唐山人的记忆中。因为就在过完春节的半年后,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彻底改变了唐山,改变了唐山人的生活。对很多唐山家庭来说,那个春节的记忆,印着亲人的音容笑貌,显得尤为珍贵。
大年三十加班加点 过一个革命的春节
李耀东,1976年时,任《唐山劳动日报》摄影记者。在那一年的年三十,是在唐山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的炉前度过的。李耀东说,当时的年代强调过革命化的春节,所以他们特地在年三十的晚上去采访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炼钢英雄、劳动模范王益元和他的同事们。
36年过去了,王益元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大年三十的夜晚,他们创了高产。王益元说,一般情况下,他们也就是炼十八九炉的样子,但是那天他们出了22炉,折合成产量是一百多吨。
1976年春节,很多唐山人都没有休息,干工作、创高产成了节日里的主旋律。那个春节,对唐山人来说,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但是半年后的那场大地震,让这个春节变得刻骨铭心。
地震摧毁了城市 但是摧毁不掉的是人心
在那场地震中,李耀东失去了父亲。震后第五天,他从废墟中找到了自己的相机。第二天,他就赶到唐山发电厂,拍摄下了发电厂墙上时钟在地震发生时停摆的瞬间,而这一瞬间也成为后来确定地震发生时间的重要依据。
在随后的时间里,李耀东不停地用自己的相机记录着被地震摧毁的城市,也记录着这个城市里人们的坚强。
地震中,王益元小组两名成员遇难,另外六名成员在震后第二天回到了工作岗位,震后28天,王益元小组炼出了第一炉钢。王益元说,全国钢铁企业都来支援他们,解放军也支持他们,所以他们很快恢复了正常生产,很快超过了震前的水平。
1976年之后的十年,是唐山的恢复重建期,也是李耀东拍摄照片最多的时期。在他拍摄的题材中,地震孤儿是他非常关注的一个群体。他曾拍摄过一个叫徐剑的还没满月的女婴,36年后,记者在唐山的一个社区居委会看到了她,她现在是唐山市南厂东西里社区书记,她正在把米、面、油等年货送到低保户家里。
徐剑是在震后第二天,被解放军从废墟中救出来的。当时她已经奄奄一息,公安局干部李克芬从她嘴里吸出了泥土,一点一滴地喂她喝水,把她救了过来。从那以后,李克芬就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李克芬告诉记者,她特别喜欢徐剑,除了差怀胎九月,跟自己生的没有区别。
李克芬夫妇有三个孩子,地震之后,这个五口之家多了一个成员。徐剑一直生活在这个家庭里,36年来,她从来没有失去过父爱母爱和亲情。现在徐剑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再和父母住在一起,但只要有空,她就会回家看看。
徐剑说,提到唐山大地震,总会感到悲痛,但是她认为,幸福感比悲痛来得更强烈一些,因为在这个家庭里面,每个人都给予了她无私的爱,让他体会到亲情的温暖。
36年沧桑 巨变的不仅是城市更是唐山人的生活
1986年,唐山完成了灾后重建,一个崭新的城市又矗立在冀东大地。这一年的春节,大多数的唐山人都是在新建的楼房里度过的。
十年的时间,在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的唐山钢铁公司也复建完成为新唐钢。1986年之后,王益元及小组成员陆续退休,李耀东同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有时还会招呼大家聚聚,拍几张照片。王益元说,唐钢的发展更了不起了,现在年产出千万吨,原来是八十多万吨钢,和一千多万吨比差得倍数太多了。
1986年之后,李克芬一家也有了变化。1994年,她开了一家饭馆,生意很是红火,这让李克芬一家人的生活又上了一个台阶。在开这个小饭馆之前,李克芬有个习惯,每天的吃喝花销都会用个小本子记上,自打小饭馆开张后,李克芬的小本子就再也用不上了。2000年,李克芬夫妇搬到了现在的一百多平米的住房里,这已经是他们震后第五次搬家了。李克芬说,震后先是住简易棚,随后是简易房、合并户、40多平米独住房,最后2000年搬进了现在的这个一个大房子。
收入越来越高,房子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李克芬说这是他们家震后最明显的三个变化。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了。李克芬向记者感叹到,刚地震完那会儿,她感到都没法子活了,做梦也没想到如今的生活能变得这么好。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唐山劳动日报》拿起相机,李耀东就一直没有停止拍摄。李耀东说自己哪儿也不去,就拍唐山,拍了几十年,却总觉得拍不够。现在的唐山,已经很难让人想起36年前的模样,也许只能从李耀东拍摄的这些照片中,感受到这个城市36年来的沧桑巨变。
文章来源:央视焦点访谈 2012-01-29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