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元宵节前 还可以去哪里找到浓浓的年味?
  作者:浙江在线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31 | 点击数:3652
 


   浙江在线01月31日讯 没过元宵,就不算过完年。按民间的传统,在元宵节这天,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喜迎龙灯、乐猜灯谜、共吃元宵,浓浓的年味在这一刻到达巅峰。

  藏龙盘龙,民间瑞兆。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元宵节舞龙的习俗,至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人们舞动长长的金龙穿街过巷,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国泰民安。

  不说远的,就说咱们浙江,就有许多特色的“龙”,温州龙湾拼字龙、开化草龙、长兴百叶龙、奉化布龙、坎门花龙、建德断龙、丽水篾龙、乐清饰龙、玉环鳌龙灯、浦江板凳龙……除了看龙灯,还有些地方也能找到浓浓的年味,

  浦江板凳龙,正月十四最高潮

  浦江板凳龙就是一条条用单个板凳串联而成的游动的龙灯,盛行于浦江乡村,广泛流传于江南沿海各省。不仅保留了我国尤其是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带的传统民间文化,同时,还保留了书画、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原生形态。2006年,浦江板凳龙就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正月初一到元宵都是舞龙的好时间,其中正月十四最高潮。板凳龙在浦江乡村已经成为了一个习俗,绝对是最地道的百姓文化。表演举行的人数之多、活动场地之大,在浙江同类型舞龙表演中很难得见到。

  平阳鳌江巨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元宵节有提灯之举,还有游花灯、放湖灯、滚龙灯等节目,而鳌江每逢元宵灯会,都会迎来一条巨龙。

  在鳌江,迎龙俗称“划大龙”。巨龙昂首游走在人群中间,时而腾云驾雾,时而摇首摆尾,气势磅礴、威武逼真。鳌江镇的迎龙习俗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近年,“鳌江大龙”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第一巨龙”。这条单龙身骨架就有80米的巨龙,也很值得一看哦。

  乌镇长街宴,江南小镇的传统年味古时每逢过年节庆,或者是四邻八舍有什么喜事、大事,尤其是有人家盖房,大户人家修桥、铺路,或者是民间集资建庙、菩萨装金等,街坊邻居都会把桌凳搬到老街上,摆开“一字长街宴”,有钱出钱、有物出物、不分你我、不限老少、大家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品酒聚餐……而在农历新年,乌镇依然坚守着这份原始而纯真的习俗。整条青石板老街上都用花灯装饰,长龙般的街宴,人们边喝着乌镇米酒、尝着街宴的“大锅菜”,绵延数十里的西栅老街上,齐开百家宴,再现了明代诗人赵桓所描述的“长街迢遥两三里,日日香尘街上起”的盛况。如果你疲于奔命于各色年宴,不如去乌镇赶场不一般的长街宴,感受淳朴乌镇民风乡情。(来源:金华晚报)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 2012年01月31日 17:48:3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吕绍刚:回归春节的文化本位 别让年味儿的“魂”溜走
下一条: ·各地元宵节习俗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