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新华调查:爆竹声中夹杂纠结 传统民俗遭遇新一轮质疑
  作者:记者 卢国强 张淼淼 李亚红 周琳 龚雯 张建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25 | 点击数:6996
 

 23日零时,在300米高的国贸三期80层俯视京城,五彩缤纷的焰火使除夕之夜
呈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记者陈杰孙纯霞摄

漫画:难以入眠 新华社发 赵春青 作(资料图片)

  新华调查

  爆竹声中的纠结——传统民俗遭遇新一轮质疑

  龙年春节,震耳欲聋的鞭炮和绚丽绽放的烟花,烘托着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与此同时,经历了几个解禁的春节后,“过年放炮”的古老年俗,在今年重又成为公众巨大的心结,遭遇了新一轮涉及安全与环保的质疑。

  除夕零点北京离地20米噪音达104分贝

  为了直观掌握除夕之夜燃放烟花爆竹的噪音,记者携带便携式分贝仪进行了对比测试。

  1月21日下午,记者在北京交通流量比较大的官园桥旁测试,车来车往的西二环的噪音在70-80分贝。

  1月22日即除夕的17时,在北京陶然亭附近一个安静的居民区内,环境噪音在50分贝左右。18时20分,鞭炮声陆续响起,小区内的噪音迅速上升到70分贝左右,一些“重量级”的花炮爆炸后,噪音达到94分贝。虽然距离很远,但一些大型花炮炸响后,记者能感觉到强烈的震动,小区内不少车辆的警报器也被震响。

  龙年钟声敲响时,北京城燃放烟花爆竹也达到了除夕全天的最高峰。记者在西直门附近一座楼房的8层测试,燃放高峰到来后,室内的电视声、说话声全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压住,在关紧门窗的条件下,室内噪音最高达到94分贝,平均在85分贝以上。当记者将分贝仪伸出窗外,虽然距离地面有超过20米的距离、楼体附近没有燃放烟花爆竹,但仪器显示的数值还是迅速飙升,最高值达到104分贝。

  “我们家的猫吓得直挠门,鱼缸里的热带鱼不停地撞鱼缸。”家住附近的金女士告诉记者。

  北京市朝阳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宁宇介绍,一般人说话的音量在40-60分贝,“感觉比较舒服”,达到85分贝以上就进入了“不适阈”,“90分贝以上就是通常说的噪声,可能对听觉造成损坏”。

  “测试中在8层楼都达到104分贝,已经达到强噪声的级别。举个简单的例子,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工作的时候,机舱外面的噪音不过120分贝。”王宁宇介绍:“长时间在噪声中,会对人的听觉造成伤害。这就是在锻造车间、机场等强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必须佩戴听力保护装备的原因。”

  同时,剧烈的爆炸声还可能造成人心慌、胸闷、急躁等症状。“近距离内突然爆炸的‘大号’爆竹产生的冲击波还可能导致人鼓膜穿孔,严重者会导致内耳损伤。”王宁宇说。

  网民惊呼PM2.5数值要“爆表”

  正月初一2时,北京街头已经归于平静,只有零星的爆竹声响起。无论是在露天还是在车辆、房间里,记者都可以闻到明显的火药味道。驱车走在路上,白天还是晴朗的天空此时如突降雾霾。记者注意到,刚刚清洗过的车身上,一层尘土清晰可见。

  “除夕夜北京空气中PM2.5浓度两小时涨10倍”“除夕夜烟花爆竹致北京PM2.5升高50倍”……北京的PM2.5数据成为龙年第一天备受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副主任赵越告诉记者,因为受到燃放烟花爆竹影响,北京市除夕夜的空气质量明显变差。

  24小时滚动播报的车公庄站PM2.5研究性监测数据显示,从22日19时以后,PM2.5的浓度开始升高,凌晨1时到3时间,每立方米均超过1000微克,其中凌晨1时达到峰值,最高小时浓度在每立方米1593微克。直至23日7时,浓度值才从每立方米几百微克降至每立方米40微克。“PM2.5要‘爆表了’!”网民惊呼。

  专家指出,燃放烟花爆竹会直接导致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烟花爆竹里含有大量硝、硫磺等助燃性材料,燃放后,很多细小颗粒物、二氧化硫等化学颗粒物以及镁、铜、铯、锶等稀有金属颗粒物都会留存在空气中。由于燃放烟花爆竹,北京的各项颗粒物污染浓度会频现峰值。

  王宁宇告诉记者,燃放烟花爆竹除了会造成耳外伤、噪声性耳聋等损伤外,还可能加重过敏性鼻炎、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等患者的病情。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新华网 2012年01月24日 16:32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蚁族春节恐归:事业平平还被逼婚 开销大花光积蓄
下一条: ·传统民俗回归 年俗产品走俏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周星]现代民俗学应该把乡愁与本真性对象化·[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