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CCTV-1 1月22日 19:38
重播:CCTV-1 1月23日 06:10 CCTV-新闻 1月23日 01:45 CCTV-新闻 1月23日 05:30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观众朋友,新年好!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已经度过了五个龙年,分别是1952年、1964年、1976年、1988年和2000年,今年又逢龙年。从今天开始,《焦点访谈》将播出系列节目龙年春节记忆。今天我们先从1952年春节说起。过大年贴年画,是我们的传统民俗。传统年画大多是代代相传的老题材,新中国新生活给年画增添了新内容,1952年龙年春节,千家万户五彩缤纷的年画里,有了更多的新年画。
创造新年画 开始于延安时期
1952年春节期间,《人民画报》刊登了一张农民刘金荣在春节时喜贴年画的照片。刘金荣是北京市海淀区六郎庄村人,当时40来岁,因为劳动生产成绩出色被推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虽然他已经在上世纪1984年去世,但他的家人在60年后的今天,依然能记起那个龙年春节兴高采烈贴年画的情景。
刘金荣的儿子刘刚说,当时,母亲、哥哥和他都在看父亲贴年画,记者前来采访父亲,于是就拍下了这张照片。
从照片上看刘金荣贴的年画,是一张反映领袖和人民在一起的作品。当年,这样的作品在新年画的创作中是非常多的。一大批专业画家如林岗、叶浅予、董希文、李可染等都积极投入到这样的新年画的创作中。
据年画专家徐震时介绍,解放以后,毛主席做出了第一个对文化部的批示,要对旧年画进行改造,要创作新年画。实际上,创作新年画从延安时期就开始了。新年画的特点是它要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新风尚。
1951年秋,当时的华东军政委员会,也就是当时的华东地区人民政府,下属的文化部,首先派工作队到著名的传统年画之乡山东潍坊杨家埠指导工作,成为了新中国传统年画产地改造的开端。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杨家埠不仅早在明代就开始了年画印制发行,历史悠久,与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等地并称为全国年画之乡,而且它还是历史上全国年画发行最多的地方,最多的一年曾达到过7000万张,对传统年画的全面改造创新首先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利用传统形式表现新时代内容
今年已是八十多岁的施邦华老人,当年是年画改革工作队的成员,他回忆说,他们当时一共组织了20个人进行调查研究。
当年的工作队员身体力行,不但积极对传统年画进行整理挖掘,而且自己也带头创作了一批新年画。施邦华就以传统年画摇钱树为样本,创作了合作果园等作品。
在工作队员的带动下,一批老艺人也开始了尝试新年画的创作。杨明智老艺人,今年已经92岁了,当年30多岁的他,积极参加了新年画的创作,他把一幅灶王爷的旧年画,改画成了反映解放后农民生活的全家福。另外一位今年85岁的老艺人杨洛书,他当年创作的年画是胜利果实、农业合作社等。
正是通过创新改造,50年代初新年画风靡全国,过年贴新年画成了一种时尚,《人民画报》发表的那张劳模刘金荣贴年画迎新春的照片就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除了传统的木板年画外,包括水粉画、摄影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也开始用于年画创作。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央视焦点访谈 2012-01-23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