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福州1月15日电(记者 高建进)“文脉如闽江之源远流长,文气如茉莉之清新高雅,文明如榕树之枝繁叶茂,文化如东海之有容乃大”,闽江、茉莉、榕树、东海,正是这四大福州地域元素,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闽都文化”。今天,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榕城参加“首届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论坛。专家学者深入探析闽都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阐释闽都文化的现代意义。光明日报为大会发来书面致辞,并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本届研讨会由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主办。古称闽都的福州市,在近现代涌现出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旭、林觉民、冰心等一大批历史名人,他们为中国现代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与会专家表示,闽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自中原文化,融合了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又在近代的中西交融中吸收了西方文化的思想精华,从而形成了自己“海纳百川”、“开风气之先”的特质。在近代中国大变革时代,闽都文化熏陶造就出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催生了新世纪的维新思想、改良实践以及革命运动,创造了众多的中国第一,在中国思想史、革命史、近代海军史、工业史、教育史、报刊史、文学史、文化史等方面都谱写了重要的篇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者们提出,闽都文化是福州人民的历史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深入研究闽都文化,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福州人民的城市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打造福州人文精神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光明日报的书面致辞表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首届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光明日报一直关注闽都文化研究的发展。今后,还会更加关注闽都文化研究的新进展、新成绩,努力把各位领导和专家的真知灼见和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全面地报道给广大读者。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2年01月16日 01 版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