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将全国木版年画产地所有重要的传承人,以立体化、全方位的保护方式整理并记录了下来。作为这部丛书的主编,大冯对师生们倾注五年心血进行调查、整理、出版的每一个过程都了然于心,“当这次传承人口述史调查全部完成后,我们可以放心地说,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国木版年画的历史性田野调查,可以告一段落了!”
冯骥才讲,口述史调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抢救手段和保护方式。“自2003年春天展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中国木版年画的全面普查是抢救工程最先启动的项目,其中16个产地已列入2006年和2008年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般认为,只要进入国家非遗名录,田野普查就已完成。然而,产地的普查成果侧重于对传承人集体性的总结,其实,传承人的个人记忆中还保存着大量的具有遗产价值的文化材料。”于是,设立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中国木版年画研究基地,开始承担起这一延伸性的口述调查工作,项目确定为“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
“民间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每一代都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他们体现着这一文化的最高水准,也可以说,历史活态地保存在他们身上,他们的记忆是宝贵的文化矿藏。故而对这些传承人的口述调查,就是对这一遗产进一步深入地开掘。”冯骥才介绍,这次大规模的口述史调查包括了传承人家庭年画史、个人从艺史、地域文化背景、个人擅长的题材与体裁、制作经验等。对传承人的个人小传、传承谱系、代表作目录、家藏古版目录以及地方性的制作术语等进行文字整理,以求全面充分,不留空白。同时,充分使用视觉人类学中的映象记录方式,使口述史调查的成果更加丰富和立体。“至2010年底,完成全国19个年画产地近50位传承人的口述史采录、整理和出版工作,这一系列口述史文本是以忠于传承人的口述真实为工作原则,为每一个产地重要的传承人建立了一份完整的个人化的文化档案。”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是国内首次对单项民间艺术传承人进行的全面的学术调查,堪称民间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典范,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文艺大奖,《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喜获本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更显示出这套丛书无论在民间艺术学、民俗学、美术学,还是人类学和文化遗产学方面,都具有标本的意义和文化研究的基础价值。
文章来源:天津网-今晚报 2012-01-13 13:57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