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地中形成大乾坤
赵昌平(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编审)
《故事会》这本篇幅小小的杂志,创造了中国期刊的多种神话,《故事会》37年的践行与理论研究,已有不少成型的经验与理念,抛砖引玉,归纳十点:
一是服务社会、扎根于民的精神境界:将主旋律与多样化在“永恒的人性美”上相统一。
二是“眼睛向下、情趣向上”的办刊宗旨:解决了如何适应读者又引导读者的问题,将市场意识与文化意识统一起来。
三是坚守品牌、与时俱进的文化担当:与时俱进,克服惰性而发扬优势,是品牌建设光景常新的必由之路。
四是学术提升、知行合一的理论思辨:《故事会》所总结的具有一定规模、深度的故事文化理论,启发我们不能仅仅埋头于眼前事务,学科的理论建设是任何一种专业出版之必需。
五是故事世界、世界故事的全球眼界:《故事会》在谋求着让中国“故事世界”进入“世界故事”大事业,相信必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伟业累积成功的经验。六是提升作者、鱼水相亲的服务意识:《故事会》超越了出版界通常的“服务作者”观念,而将提升作者作为全方位服务的核心课题,从而赢得了中国故事文化黄埔军校的美称。
七是无孔不入、利益共享的营销策略:《故事会》组织了一支高度专业化、个性化的发行队伍,穿街入巷,无孔不入地组建了多种发行实体与刊物的利益共享机制。
八是拥抱平凡、宽松和谐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人文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以精神相会聚的团队,成为刊物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战略资源。
九是优化组合、裂变壮大的发展模式:《故事会》由一种刊物裂变为多种期刊、书刊互动、纸质音像互动,乃至围绕本业发展多种经营。
十是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的企业领导:《故事会》经营理念中有一点最可称道,永远相信智力投入与两个效益成正比例,舍得花大力量、大本钱,在小天地中形成大乾坤。
期盼出现更多如《故事会》这样的品牌期刊
陈丽(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30多年来,《故事会》坚持主流价值取向,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社会正义、人间真情,用老百姓最能接受的方式引导社会热点和敏感话题。经过几代人的长期坚守和不断创新,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确立了自身在中国出版界的品牌地位。总结《故事会》的成功经验,对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非常必要。
作为期刊行业的行政管理部门,我们总结在《故事会》的成功经验时,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培育更多《故事会》这样的品牌期刊。从《故事会》实践来看,除了期刊本身的定位、坚守和创新之外,还要营适符合期刊发展规律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要有好的政策支持。在今天传统期刊受到市场和技术双重压力下,出台推动上海期刊改革、发展的系列政策和相关措施十分紧迫。
第二,要形成有利于期刊发展的出版体系。传统期刊在出版转型中,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培育新的关联企业和新型期刊出版人才,创新行业组织形态,各方协同,建立符合现代上海期刊发展规律的期刊出版体系。
第三,要有创国内或国际一流期刊的计划。品牌期刊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推动,要从领军人才培育、资金投入、政策配套、技术创新等各方面,持之以恒加以推进。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文汇报 2011-12-26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