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中文学科:挑战与机遇并存
  作者:黄健 谢铝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20 | 点击数:3743
 


  在“全球化”语境中,作为传统人文基础学科的中文学科正面临全方位挑战。如何走出困境获得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已走过百年历程的中文学科面前的重大课题。

  近期,浙江大学主办了“中文学科建设:历史经验与全球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内外100多名学者相聚西子湖畔,围绕“全球化”语境与中文学科发展的主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百年学科已边缘化

  作为现代大学制度下的一个独立学科,中文学科已有百年历史,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却面临发展困境。与会学者普遍认为,目前包括中文学科在内的整个人文学科都正面临边缘化、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困扰。大家认为,与其怀念过去的辉煌,不如直面当下的挑战,为自己找到恰当的定位,利用逐步改善的外部条件,寻求学科的新发展机遇。特别是随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制定,中文学科应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努力传承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壮大学科。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吴秀明教授以《中文学科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下的“突围”和发展》为题,在回顾中文学科在20世纪曾出现辉煌历史的基础上,对当下中文学科面临的生存状态及其如何“突围”,提出了应对之道:立足现实,背靠历史,面向世界和未来。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赵世举教授也提出对策:立足基础,面向应用,注重传统,大胆创新。

  在“全球化”语境中,中文学科面临困境有着某种必然性。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李隆献教授说,整个世界大环境以经济为中心,人文学科被忽视,传统研究沦为弱势学科。他举例说,自己所从事的经学研究2011年未招收到博士生。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沈阳教授从增设汉语语言学一级学科失利出发,探讨了影响中文学科发展壮大的阻力,其中包括中文学科传统体系架构的稳固性,以及学科调整所牵涉的诸多利害关系等。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教授指出中文教育功能除传授知识外,还应包括注重生命自觉、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如何对世界的担当等问题,中文教育目标应是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精英人才。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徐兴无教授指出,历史上的学术大师都有传统学派的特点,现有学科建制在很多方面影响了学术生命力的培养。

  在守正基础上创新

  中文学科在大学学科体系中曾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科,名师云集,群星璀璨。而今国势强盛,高校大楼林立,大师却寥若晨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与会学者认为,对此中文学科要进行深刻反思,应在新环境下注重传承,注重创新发展。中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传承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同时,也产生影响社会进程的“思想”。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沈松勤教授指出,中文学科的建设发展要在借鉴前辈学人的学术传统基础上,重新确立学术方向,构建新的学术队伍。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黄旦教授指出,现在学科发展缺少内涵上的挖掘,过于重视学科外延的扩展,其实学科间有严格的界限,与其直接强调学科交叉,不如以问题为导向,在研究过程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浙江大学中文系黄健教授指出,要实现中文学科的真正复兴,更重要的是创造新的学科发展业态,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中文学术和学科规律办事,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中文学科的良性发展。

  与会学者指出,目前高校学术成果数量突飞猛进,却未能有效缩短与世界一流高校的距离。中文学科应在守正的基础上寻求创新。陈思和认为,学者要有意识地寻求创建“共同体”,谋求自管自治,改革人文学科的资源分配制度,抵制功利化思维。赵世举则依据武大经验指出,中文学科不应忽视应用研究的项目申请,反而可借之促进学科的发展。

  人才培养是中文学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关系着学科未来的发展,目前国内高校中文学科人才培养还存在不少问题。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冯胜利教授以美国和香港的中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指出内地大学在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有所欠缺。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佐藤晴彦教授、韩国高丽大学张东天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大学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学教育的相关情况。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指出,要突破现有的文学史教育模式,教材编纂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应是有效发展路径,可邀请当代作家进行文本教学。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李炜教授以中山大学中文本科生教学为例,指出了加强本科生母语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楼含松教授认为,中文学科的教师和学生要既研究本专业知识,又紧密关注社会、人生等现实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个人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历史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文学科目前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殊历史拐点,”吴秀明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中文学科或难重现辉煌,但相关学者应与现实保持适度的距离,保持一份理性的态度,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与会学者的发言诚恳且富有前瞻性和建设性,会议体现出高水平的学术品质。这是一次怀有激情与理想的学术盛会。在整个人文学科面临边缘化、市场化的艰难语境下,对于如何寻找学科的突破,谋求学科自身发展之道,更好地呈现一个老学科、老专业顽强的生命力与执著追求,此次会议传达了一种积极正面的信息,为中文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46期 2011年12月1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下一条: ·“口头叙事研究的途径与未来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相关链接
·[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
·辽宁大学成功举办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会议·[张梦瑶]新文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专业建设的思考
·[康丽]概念张力与学术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学科建设的思考·[陈趣联]非遗难题与高校学科建设
·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青年谈·[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杨利慧:让高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科建设和合作交流的重要阵地·新文科背景下民俗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张多]基于文史传统的交叉学科实践·[施爱东]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共同体意识
·[黄永林 邓清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学科定位·“首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在复旦大学举行
·首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复旦大学开班·“论道稷下:中国民俗学高峰论坛(2021)”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
·高校民俗学、民间文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1)预备通知·聚焦非遗教育,共探非遗学科建设之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