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联横批“自求多福”
古联的上下联
“硕果如花”十年中国木版年画普查成果展,昨天下午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落下帷幕。展览在一周的时间里向公众免费开放,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大家认为,木版年画普查成果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成功典范。展览期间,展馆内发生的一段段“小插曲”,都在表明我们的民间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在展览即将结束时,年画艺人将在津完成的新作赠送给了冯骥才;展出的一对古联,每天引来众人竞猜;大家纷纷献言,希望保留“硕果如花”……
传承人在津完成新年画
展览期间,来自新绛的木版年画艺人郭全生一直在展馆内现场演示刻版工艺,每天都有很多的观众围着他,看他一双巧手下的真功夫。郭全生说,这次来天津,他最大收获是感受到这里百姓对民间文化的喜爱。昨天在展览临闭幕前,郭全生终于将这几天的劳动成果、一幅名为“刘海戏金蟾”的年画刻制完成。虽然来不及完成后面的一道工序,他还是将这幅年画印下来,赠送给了冯骥才。
郭全生说:“没有冯先生,就没有我的年画。三十年前,我开始学习这门技艺时,当时就有人说我傻,别人家都盖了新房,我家还是住在老房子里,我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投入到了年画上,但没有人能理解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让我这个‘半路出家’的艺人成为了木版年画的传承人。如今,我不仅有了自己的工作坊,我的两个孩子都因为热爱年画,开始学习这门手艺。”郭全生说,快到年根了,虽然家里有很多年画等着自己去完成,但这次展览他必须来,因为冯骥才为年画做了太多的事情,作为传承人自己一定要为这项公益展览“站脚助威”。
破解古联成为“小插曲”
据工作人员讲,在参观成果展的观众中,不仅有本市观众,还有不少外地观众,更吸引了大批的青年学子。在展览上展出的一对古联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面对古联,仔细揣摩,成为本次展览中的一个“小插曲”。
记者在采访冯骥才时得知,这对古联是他在全国普查中,在滑县意外所得。“这对古联什么时候制作的,谁也很难说清楚。民间自古喜欢用一种图案化的奇异的文字来书写成对联,破解其意,趣味无穷。当时,这幅横批为‘自求多福’的古联的上联被学者破解,其文为‘日出富贵 花开一品花’,但下联却始终没有答案。”冯骥才说,就在几天前的展览上,一个年轻人猜出了下联中的六个字,还差三个字没有猜出来。展览虽然结束了,但这对尚未找到答案的古联,在观众中却留下一个共同的“话头儿”。
“硕果如花”将暂时保留
通过展览观众们了解到,经过民间文化工作者长达十年的努力,木版年画的抢救与保护做到了有始有终,将这个错综复杂的、遍及全国的、地域特色多样的文化遗产,全部实现了档案化,传承人也得到了认可和保护。
在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上,中国木版年画的保护工作得到国际专家们的一致认同,大家认为应该将中国年画推向世界,使其成为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正因为如此,中外学者共同发布了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遗”的宣言,这标志着中国木版年画申请世界非遗的工作已经启动。
作为此次国际论坛的“姊妹篇”——“硕果如花”让专家们在观看展览后,一致认为这个展览非常难得,做得非常精致,很有说服力,其普查方式和方法具有示范性。同时,木版年画刚刚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家更希望这个展览能够保留下来。在展览过程中,来自公众的声音也是希望保留下这项十年努力得来的成果。在昨天展览闭幕前,冯骥才在采访中表示,暂时会将这个展览保留起来,“最起码要保留一段时期,有可能春节之前调整一下,在过年的时候,再次向公众开放。”
文章来源:《今晚报》2011年11月14 日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