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音影图文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音影图文报道

鲁北首家民间博物馆记录“母亲的艺术”
  作者:柳如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0-21 | 点击数:7468
 

  刺绣盘扣

  刺绣可以说是中国女红中最突出的一种。在男耕女织的社会制度下,千千万万的女孩都要学习女红,都要掌握刺绣。据中国史书《尚书》记载,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了服装“衣画裳绣”的装饰,可见中国在四五千年前,手工刺绣品已经广为流行了。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几乎遍布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广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各类民间手工刺绣也别具特色。而在鲁北最流行的刺绣俗称“剟花”,是将五颜六色的线用绣花针剟出来的一种剟花绣,也叫插花绣。如今这一绣法已列入市级非遗目录中。

  裁剪做衣,通常衣襟上的扣子可以起到画龙点睛般的传神作用,而在以前没有化学纽扣的年代,一般会用一种用手工将长长的硬条回旋盘绕成各种造型的纽扣来替代,这就是盘扣。因此在漫长的岁月中,盘扣一直作为女红的一项重要手艺在民间广泛流传。形形色色的盘扣中尤以古老的手工盘扣最为精巧细致,因为它融进了制作者的心性和智慧。盘扣是由古老的“结”发展而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美的形式的展现,更是一种自然灵性和人文精神的表露。

  旧时穷人家请不起裁缝,就自己织布裁衣,他们衣服上的扣子就是最简单的样式:一边是疙瘩状的扣砣,一边是扣带。条件越好的人家,衣服的面料也就越考究,盘扣的面料随之变化的同时,样式也更加丰富。

  盘扣的制作工艺包括了盘、包、缝、编等多种手法,盘扣的扣子是用称为“袢条”的折叠缝纫的布料细条编织而成,布料细薄可以内衬棉纱线,做装饰花扣的袢条一般则内衬金属丝,以便于定型。盘扣的花样主要分直角扣、花扣和琵琶扣三大类。无论哪一种盘扣,都要先做硬条,然后再盘制而成。手工盘扣有其特殊的工艺性,它运用细腻、婉约的手工扦边和盘花扣,表现出一丝不苟的自我涵养,精巧的盘扣中蕴含着精致。每一例盘扣都有表现其特征的名字,从普通直形扣到栩栩如生的蝴蝶扣、蜻蜓扣、菊花扣、梅花扣和象征吉祥如意的寿形扣等,有近百种之多。

  近几年曾经低沉的盘扣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服饰手段又风靡一时,在滨州就有这样一位盘扣达人———王燕君老师,她在传统盘扣制作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流行元素,使传统的盘扣工艺重换新颜,栩栩如生的花形令人叫绝。

  剪纸

  与纺线织布等女红必修课相比,剪纸应该算是民间女子的选修课了。据《滨州志·风俗篇》记载:“夕贴春联彩胜,易门神桃符。”可见剪纸艺术在滨州与民众生息相伴已有长久的历史。滨州剪纸,外轮廓粗犷,内部装饰简洁,整体感强。由于受到了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方面的影响,题材非常广泛。它有不少题材是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如“上坡”、“耕种”、“收获”、“饲养”、“挑水”等。反映当地民俗活动的题材有“走亲戚”、“赶集”、“跑旱船”等。还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及鸟、兽、虫、鱼等等。剪技纯熟的艺人凭着日常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加上丰富的想象,拿过纸来用“随心走”的手法,就能剪出很生动的剪纸,这就叫“心里有样”。由于剪纸的简单易操作,所以这项手艺在鲁北农村普及很广,很受大姑娘小媳妇们的喜爱,信手拈来,剪个窗花贴窗上,既美观又大方。

  滨州民间剪纸扎根于鲁北大地,以自己独具的格调,赢得了外界的注目。1988年,滨州民间艺术家张洪庆(也正是前面所提到的博物馆馆长)编著了一本《滨州民间剪纸》,是对滨州地区民间剪纸的一个系统总结。另一位对山东剪纸艺术有贡献的是吴鸿喜老人,更是在1948年编著出版过一本《渤海窗花剪贴选》,这是山东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本剪纸集,在当时对推动山东的剪纸艺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纺线织布、裁衣做鞋、绣花剪纸,这才仅仅是女红之中的几种,只是这仅存的几种也已是日渐式微。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机械化替代了手工活,女红也因此受到很大冲击,原本姑娘媳妇们做女红活计必备的那些女红用具如:剪刀熨斗针线盒、顶针量具绕线板、针拔刮板喷水壶、绣花棚架针线篓等等,都早已淡出人们的生活,退出历史的舞台,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抛弃。

  值得庆幸的是,还有像张洪庆老师、王燕君老师这样一些民间人士的坚守,我们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触摸更多的民俗民间文化脉络。

  繁荣之后的轨迹,不一定就是衰落。土地是一切生命的根源,被称为“母亲艺术”的女红是一种民间精神的物化,因为在这种种老手艺中也镶进了鲁北民间女子最真实的信仰!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齐鲁晚报 2011年10月20日 19:1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江西发现清顺治年间民事调解书(图)
下一条: ·“霓裳银饰—多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艺术展”开展
   相关链接
·[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
·[吴茂颖]超越对立:从馆舍到活态·[王舒宇]非遗视域下的辽宁省博物馆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
·[汤健敏]节日结构中民间艺术的传承·[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李扬 谢亚文]万唐人物:明清以来英美世界中国民俗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杜韵红]从理念到路径:博物馆展演的非遗保护实践·让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全国博物馆文创联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邬梦茜]浅析民间艺术的遗产化·[蒋愔澄]非遗工艺展览策划研究
·[杜韵红]以村为馆: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程启芳]楚州十番锣鼓的审美经验研究
·[马桂纯]民族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刘蓓]省级非遗馆建设理念、标准与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